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新豫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11):1047-1050+1054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和D-二聚体(D-D)水平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并于治疗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评估患者预后,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0)和预后良好组(n=208)。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绘制决策曲线,分析联合检测血清OPN和D-D水平预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医时间、饮酒史、吸烟史、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钙蛋白Ⅰ(cTnI)、OPN、D-D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TC、cTnI、O...  相似文献   
2.
马新豫 《现代保健》2011,(12):17-18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发病原因,并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该病诊治的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AD患者,分别对胸片、MRI、CTA及DSA进行检查,分析其误诊情况,并针对检查和确诊结果采取临床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中,16例病愈出院,4例患者于住院4周病情稳定后至上级医院行主动脉支架置人术成功,4例住院期间死亡,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有2例因血压控制不佳,再次发生夹层,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离,早期诊断足治疗关键,MRI、CTA及DSA检查有助于确诊,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血浆t-pA和pAI-1活性的测定.探讨心衰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60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60例,采用SONOS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同时抽取静脉血,ELISA测定vWF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心衰患者t—pA、FMD明显降低,vWF、pAI-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冠著差异,且随心功能恶化差异越显著。但心功能Ⅳ级组pAI-1活性未再进一步增加。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均有损害,内皮功能损害与心衰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纤溶活性在心衰严重时呈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心动超声对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心室颤动)多见,其总发生率达52.14%,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RD)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心脏结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改善心脏重构,有利于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发病原因,并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该病诊治的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AD患者,分别对胸片、MRI、CTA及DSA进行检查,分析其误诊情况,并针对检查和确诊结果采取临床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中,16例病愈出院,4例患者于住院4周病情稳定后至上级医院行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成功,4例住院期间死亡,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有2例因血压控制不佳,再次发生夹层,死亡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MRI、CTA及DSA检查有助于确诊,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病程和动脉僵硬度及靶器官损害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病程和动脉僵硬度及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按高血压病程5年以内(Ⅰ组)、5。10年(Ⅱ组)、10年以上(Ⅲ组)分为三组,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baPWV)、超声心动图、24h心电图及相关检查分析病程和动脉僵硬度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baPWVⅠ组、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靶器官损害Ⅰ组、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动脉僵硬度及靶器官损害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血浆t-pA和pAI-1活性的测定,探讨心衰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60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60例,采用SONOS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同时抽取静脉血,ELISA测定vWF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 心衰患者t-pA、FMD明显降低,vWF、pAI-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随心功能恶化差异越显著.但心功能Ⅳ级组pAI-1活性未再进一步增加.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均有损害,内皮功能损害与心衰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纤溶活性在心衰严重时呈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记录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显效31例,有效4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8%.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4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继续给药1周后症状出现减轻或消失,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律过缓,治疗结束停止给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比索洛尔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马新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1-50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60例,急诊给予PCI术,术后依据ST段回落幅度分为甲、乙2组,ST段迅速回落组(甲组)(回落≥50%),共39例;ST段持续抬高组(乙组)(回落<50%),共21例。观察ST段变化与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ST段迅速回落组组的心功能参数优于ST段持续抬高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马新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85-186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100ml0.9%NaCl溶液静滴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2h后给予患者12500U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6d。对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冠状动脉复通成功率为65.7%(71/108),复通失败率为34.3%(37/108),复通成功患者中死亡率为4.2%(3/71),复通失败者中的死亡率为18.9%(7/37).溶栓治疗后出现皮下肌内注射部位出血6例,并发黑便5例。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复通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