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鞍膈内型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颅咽管瘤可以起源于鞍膈下的垂体前叶或鞍膈上的垂体柄,因此,颅咽管瘤可以分为鞍膈上型和鞍膈内型。鞍膈上型颅咽管瘤(图1a)的囊壁外表面直接与蛛网膜或脑实质接触,显露肿瘤后直接剥  相似文献   
2.
第三脑室脑膜瘤(九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脑膜瘤的组织发生学、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报道9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三脑室脑膜瘤,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第三脑室前部脑膜瘤5例,第三脑室后部脑膜瘤4例,平均发病年龄25.6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脑积水,缺乏硬脑膜附着为其影像学特征。肿瘤全切除6例。结论第三脑室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中间帆脉络组织或脉络丛,经半球间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合理的手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机制研究(附10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和最佳处理方式.方法对102例经胼胝体切开穹窿间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的病人,记录术后尿量、血电解质、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皮质醇水平,比较术后激素水平变化与水、钠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本组均出现水、钠代谢紊乱,术后2周完全恢复52例,4周基本恢复33例,6周恢复12例,需长时间人工调整电解质水平5例.术后ADH、ALD和皮质醇的不足是导致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结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与手术损伤下丘脑有关,紊乱类型与ADH、ALD和醛固酮的缺乏情况有关;及时给予相应激素及对症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鞍区肿瘤术后血钠紊乱的发病机制、变化规律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269例鞍区肿瘤术后并发血钠紊乱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的血钠值及其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450例儿童鞍区肿瘤患儿术后269例出现血钠紊乱。其中72.5%(195/269)出现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d。83.3%(224/269)患儿于出现血钠紊乱后10d内恢复正常,第7d左右出现一个恢复的高峰期。根据血钠紊乱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暂时型:一般于7~10d之内血钠恢复正常;②三相型:血钠紊乱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1-3d的正常期,然后又出现血钠紊乱;③持续型:血钠紊乱持续10d以上。结论:儿童鞍区肿瘤术后血钠紊乱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原因可及时有效地纠正血钠,缩短儿童鞍区肿瘤术后血钠紊乱的病理经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脊髓内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特点和规律。方法81例儿童髓内肿瘤均经显微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髓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24例(29.6%)、室管膜瘤13例(16.0%)和表皮样囊肿11例(13.6%)为多见,其运动系统损害是儿童髓内肿瘤最常见首发症状,其次为疼痛、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放疗用于高度恶性肿瘤。椎板成形术可以有效减少脊柱畸形发生率。结论运动系统损害是儿童髓内肿瘤最常见首发症状,感觉障碍较成人发生率低。积极手术切除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髓母细胞瘤(MB)与非肿瘤脑组织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为进一步探讨miRNA参与MB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的MB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小脑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和小分子RNA,在miRNA微阵列芯片中杂交检测,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获得该病异常miRNAs表达谱。结果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9个MB的相关miRNAs,其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5个。结论miRNA微阵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研究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s可能参与MB发病,为此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儿童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肿瘤的形态学特点,以及安全地切除此部位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儿童(15岁以下)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肿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23例。术前头颅MRI证实瘤体起源于小脑脚或侧隐窝,分别向第四脑室,脑干,CPA和斜坡生长。采用枕下正中外侧拐入路,术中分区域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除肿瘤12例,近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3例,恶性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8例。结论 起源于小脑脚或侧隐窝的肿瘤,以脑干为中心呈半弧形生长,肿瘤侵袭范围包括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CPA和斜坡,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分区域切除肿瘤的技术,可以做到安全地全切除和/或近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小儿脑积水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后颅凹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后颅凹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婴幼儿后颅凹肿瘤的常见症状为呕吐和共济失调.43例中,肿瘤全切除32例(74.4%),近全切除8例(18.6%),大部切除3例(7.0%),本组无手术死亡.33例随访13个月~7年,其中术后放疗13例,12例存活,1例术后2年死亡;术后未放疗的20例患儿中,8例存活,12例于术后2个月~2年死亡.结论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是良好预后的关键.恶性肿瘤单纯手术预后不好,术后分子病理学指导下的放化疗是今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