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1 hypertension,EH)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按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将四川省内的300例汉族EH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214例)和非动脉硬化组(86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比较两组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与非动脉硬化组相比,动脉硬化组ALDH2基因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2%vs 38.4%和34.6%vs 20.9%,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OR =0.399,95%CI:0.327~1.245,P =0.038)。结论四川省内汉族人群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监测血压是临床上对血流动力学监测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为临床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变化与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末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ABPM)仪诞生以来,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应用,但传统的ABPM与目前新兴的无袖带腕表式动态血压监测相比仍存在较多缺点。然而,无袖带腕表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的准确性一直为人们所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仪器的临床应用。为此,本研究以现有的袖带式ABPM仪器作为对照来检测,以探讨无袖带腕表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300例(参考组),运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实施一年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组),计量资料干预前后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生活方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和FMD等的差异。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坚持随访一年后的278例研究组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高盐、高脂饮食人数、吸烟和饮酒人数、BMI及腰围均显著降低,规律运动人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31. 97±9. 84) mm Hg vs.(118. 13±6. 86) mm Hg,P=0. 04;(87. 55±6. 92) mm Hg vs.(78. 30±5. 41) mm Hg,P=0. 01)],而研究组的FMD值较参照组明显升高[(11. 54±3. 17)%vs.(6. 49±2. 28)%,P=0. 02]。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其血压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在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0例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人群,检测相关指标,进行China-PAR模型风险评分,同时运用UNEXEF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FMD,根据FMD值分为FMD受损组(n=273)和FMD正常组(n=247),比较两组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进一步分析FM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积累及China-PAR模型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及F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UA、SBP和高血压进入回归方程,是FMD受损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中不同危险因素个数组间的FMD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个数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698,P<0.01),FMD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个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MD在不同风险等级组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评估的差异,以期找到可更加准确地评估该人群10年CVD发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410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川省保健对象颈围预测代谢综合征最佳分界值及预测风险。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3345例四川省保健对象的资料进行分析。代谢综合征根据2004年中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诊断。结果 四川省保健对象的颈围与体重指数及腰围显著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颈围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临界值,男性为37 cm,女性为33 cm。在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民族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围分界值以上比颈围分界值以下,MetS风险男性增加5.107倍,女性增加6.102倍。结论 颈围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辅助筛查四川省保健对象MetS的人体测量指标,尤其是位于颈围最佳分界值以上的人群,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均能促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生及发展。但老年EH患者血管FMD与EDL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还不明确,也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老年EH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探讨其和血浆EDLS浓度在老年EH患者中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7~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EH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岁,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EH 1级组、EH 2级  相似文献   
8.
马孝湘  郑书展  刘玉萍 《四川医学》2012,33(9):1542-1544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与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浓度的变化,探讨颈动脉硬化和血浆EDLS浓度在老年EH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50例老年EH患者和6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健康者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同时测定血浆EDLS含量。结果①对照组、EH1级组、EH2级组、EH3级组的血浆EDLS含量呈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值或斑块检出率也均随血压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分析表明IMT值与血浆EDLS水平呈正相关(r=0.872,P<0.01)。结论老年EH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和血浆EDLS水平升高,EDLS与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孝湘  王林  杨雁华  帅平  沈宗姮  杨华  刘玉萍   《四川医学》2019,40(4):329-333
目的探讨ALDH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老年汉族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后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200例做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200例作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使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ALDH2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ALDH2基因AA/AG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8. 5%vs35. 5%和33. 0%vs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危险因素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OR=0. 527,95%CI:0. 491~11. 532,P=0. 021)。结论 ALDH2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老年汉族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相关,ALDH2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遗传易感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津锐  杨雁华  曾一  黄燕  马孝湘   《四川医学》2024,45(7):697-70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评估的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关系,并评估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绝经后妇女462例(绝经后妇女组)和绝经前妇女196例(绝经前妇女组)。AIP以对数形式计算[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运用FRS评估CVD风险,并根据FRS得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CVD低危组(307例)和高危组(155例)。分析AIP与变量及FRS间的关系,分析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绝经前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AIP和FRS均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中吸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危FRS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P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LDL-C及FRS均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妇女AIP与FRS独立相关(β=0.43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AIP仍是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301,95%CI 2.469~15.668,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AIP预测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36~0.900),最佳截断值为-0.0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7%和81.23%。结论 绝经后妇女的AIP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并与CVD风险密切相关,且AIP可用于有效预测绝经后妇女的高危CVD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