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蛋白电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尿微量白蛋白(mAlb)定量为15~30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并记录干化学尿蛋白、尿糖、尿隐血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资料.同时对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尿蛋白电泳.结果 尿蛋白电泳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肾小管性蛋白尿8例(17%)、肾小球性蛋白尿36例(75%)[包括单纯白蛋白性肾小球性蛋白尿32例(67%)、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4例(8%)]、未检出尿蛋白条带4例(8%).各组间尿蛋白扫描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未检出尿蛋白条带.8例肾小管性蛋白尿中有2例mAlb结果≤30 mg/24 h.肾小管性尿蛋白百分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300).结论 肾小管损伤在早期DN中占有相当比例,使用尿蛋白电泳结合尿mAlb检测可减少早期DN肾小管性蛋白尿漏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错构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脾错构瘤的影像学资料.4例均做了CT扫描,其中3例做了超声检查,2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本组4例均为单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脾内边界较清楚的实质性圆形或类圆形团块,中等偏高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CT平扫表现为无明确界限之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灶,增强后呈持续性强化,其中1例呈"星芒"状不强化区;MRI平扫上,1例灶内呈"星芒"状、"漩涡"状低信号,另1例在T2WI上呈低信号.结论 脾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多样,综合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MRI两者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对 2 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结果 :经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效率为 4 7 6 %。肝肾功能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 ,其中以总胆红素下降最为显著 (P <0 0 1)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P <0 0 5 )。进行 1、 2、 3次血浆置换 ,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2 0 %、 5 0 %和 5 8 3%。治疗早、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分别为 85 7%、 5 0 0 %、 12 5 %。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 3%。结论 :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 ,而且进行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4.
饶绘  赵惠  李彬  润袁敏 《检验医学》2012,27(1):12-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情况及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 ACS)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6例,另设对照组14名。分别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对各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各组间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P=0.001),其中STE AC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NSTE ACS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与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关(r分别为-0.038、0.165,P>0.05)。结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高表达与STE ACS相关,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可结合血小板聚集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I型HELLP综合征的母婴结局,探讨单采血小板在I型HELLP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Ⅰ型HELLP综合征病例,观察单采血小板输注下血小板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Ⅰ型HELLP综合征发病率为0.15%,病例组孕产妇平均孕周33周,其中66.6%合并重度子痫前期,33.3%合并急性肾功衰,33.3%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6.7%合并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率为50.0%,死亡率17.0%;胎儿死亡率28.5%,早产儿占14.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0.0%。6例孕产妇共输注单采血小板14治疗量,其中治疗前PLT为(27.0±8.9)×109/L,治疗后为(141.0±41.4)×109/L。结论:Ⅰ型HELLP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单采血小板输注是治疗I型HELLP综合征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下阿司匹林低反应的相关风险因素及与胶原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检测服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光学法血小板聚集试验最大聚集率≥20%判为阿司匹林低反应。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GPIa 807 C/T、GPIa 1648 G/A基因型。分析阿司匹林低反应的相关风险因素及与GPIa 807 C/T、GPIa 1648 G/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91例患者中阿司匹林低反应42例(46.2%)。合并糖尿病和伴随氯吡格雷低反应是阿司匹林低反应的独立风险因素(P=0.039,OR=3.486,95%CI:1.066~11.404;P=0.009,OR=3.331,95%CI:1.352~8.210)。GPIa 807 C/T和GPIa 1648 G/A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低反应无关(P>0.05)。结论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下的UA患者仍具有较高的阿司匹林低反应率,合并糖尿病或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应列为抗血小板效果监测的重点人群。GPIa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低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常水平血凝质控物的实验室自制方法。方法选择凝血功能正常且无溶血、黄疸等异常的剩余标本浆制备新鲜混合血浆,经防腐处理后置于37℃水浴过夜,于次晨开始每隔2 h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变化情况,当混合血浆的PT、APTT结果达到正常水平质控物相应结果的1.5~2.0倍后结束孵育。孵育后的混合血浆经缓冲、分装后保存于-80℃低温冰箱。对自制质控物确定靶值,观察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和稳定性;将自制质控物与商品化质控物连续平行测定30d以观察不同质控物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自制质控物PT、APTT结果为(20.0±0.4)s和(49.9±1.6)s,与商品化质控物参考范围相当;PT、APTT的批内精密度<3.0%,日间精密度<5.0%;与第1个月相比,第2~6个月PT、APTT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质控物与商品化质控物结果呈同趋势变化,结果间相关显著(r>0.950,P<0.05)。结论使用孵育法自制的异常水平质控物具有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期长和质控效果满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铜水平变化与小儿癫痫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42例癫痫患儿作为癫痫组,将其按病程长短分为A(<1年)、B(1~<3年)、C(3~<5年)、D(≥5年)组。另选择与癫痫组患儿年龄相仿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BH5100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全血微量锌、铜浓度。结果癫痫组患儿全血微量锌的物质的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的物质的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原发性癫痫患儿全血微量锌、铜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69.2±5.0)、(23.4±2.0)μmol/L,1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分别为(71.3±4.0)、(23.8±6.0)μmol/L,二者锌、铜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全血锌物质的量浓度均较A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血铜物质的量浓度与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脑电图异常患儿全血锌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全血微量锌物质的量浓度明显降低。42例癫痫患儿全血微量锌物质的量浓度与最后一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铜物质的量浓度与最后一次发作时间无相关性。结论癫痫患儿全血中锌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其血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与脑电图严重程度及最后一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诊断为NRDS的患儿60例,根据胎龄、出生体重随机分为HFOV组(n=28)和CMV组(n=32)。分别给予HFOV+PS和CMV+PS。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2 h、24 h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上机时间以及发生肺气漏、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h、12 h及24 h,两组患儿的OI、Pa CO2均呈现下降,Pa O2上升,但HFOV组的治疗后效应明显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FOV组上机时间较CMV组明显缩短(P<0.05),发生肺气漏比率低于CMV组(P<0.05),但肺出血、BP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过程中,HFOV联合PS较传统的CMV联合PS具有更多优势,如改善氧合,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