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长期移居高原对健康青年男性左心室功能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平原青年男性官兵51例,长期移居3 700 m高原的青年男性官兵53例(A组),长期移居3 700 m高原再进4 400m高原50 d的青年男性官兵42例(B组)分别进行血压、心率、指脉氧饱和度及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的检测.结果 移居高原两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P<0.05),移居高原A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P<0.01),移居高原B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P<0.05);移居高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移居高原B组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移居高原两组心率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则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P<0.01),移居高原B组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移居高原A组(P<0.01).结论 久居高原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而久居高原后短期无更高海拔暴露的健康青年男性左室质量与平原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肿瘤药物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X线外照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分别测定5-FU、ADM 2种药物作用MCF-7细胞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序贯进行放化疗-靶向-放化疗和靶向-放化疗-靶向治疗,回顾性地观察两种综合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副作用。方法:共纳入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26例患者接受放化疗-靶向-放化疗模式,20例患者接受靶向-放化疗-靶向治疗模式。两组患者在各自的一线治疗失败后都序贯进行二线治疗,获取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1,PFS1);二线治疗失败后序贯三线治疗,获取PFS2;三线治疗后最终随访至患者死亡,得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比较两组治疗模式的PFS1、PFS2、OS及治疗相关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KPS、吸烟状况、EGFR突变状态、初始转移部位等临床特征上无显着性差异。接受靶向-放化疗-靶向治疗患者组的中位PFS1长于放化疗-靶向-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个月 vs 5.3个月,P=0.077);前者的中位PFS2也稍长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个月 vs 5.0个月,P =0.646)。中位OS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1.3个月 vs 21.0个月,P =0.506)。靶向-放化疗-靶向组治疗发生治疗相关副作用相对较轻,但两组间腹泻、皮疹和3-4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放化疗-靶向序贯治疗模式组的PFS1、PFS2和OS均具有优于放化疗-靶向-放化疗模式组的趋势,且治疗相关副作用也具有较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然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室移动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量自然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室的最大移动度。方法 选取4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使用普通X线模拟机采集自然吞咽视频, 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对吞咽视频进行连续快速截图, 测量自然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的最大移动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结果 40例志愿者平均吞咽时间为(1.13±0.28) s。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室的移动是先向上, 然后向外最后回到静息位置。舌骨前后方向最大移动度为(0.90±0.30) cm, 垂直方向最大移动度(0.93±0.36) cm;喉室前后方向最大移动度为(0.69±0.25) cm, 垂直方向最大移动度(1.04±0.45) cm。进一步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对吞咽时间有影响(P=0.03), 男女之间相近(P=0.13)。性别、年龄因素对舌骨和喉室移动度无影响(P=0.28~0.81、0.20~0.88)。结论 自然吞咽会引起舌骨及喉室向前上方移动, 这种移动在头颈部放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独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每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单独用药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等),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入组前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用药组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0%(10/50),联合用药组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6.0%(3/50);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值为4.332,P值为0.037,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林较单独阿司匹林在降低缺血性卒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中体现出明显优势,有待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clitaxel drug-eluting balloo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以"咳痰半月,伴红斑疱疹6天"收入院,伴发热,查体:双膝以下大量痛性红斑、结节,双肘以下及后颈背部散在紫红色斑块,上有簇集状水疱,咽喉红肿,右眼结膜充血伴大量分泌物,双下肢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皮肤活检:呈Sweet综合征样改变。诊断:Sweet综合征,未使用激素治疗,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随诊三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日渐增高,且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期较晚,常合并远处转移。临床以姑息治疗为主,疗效不佳。目前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开展日益增多,其中以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亚型相关联应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结合其他手段以改善疗效的研究较突出。本文就该部分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林盛  张振华  饶明月  吴敬波 《重庆医学》2013,(34):4108-4111
目的利用紫杉醇联合无血清培养完成对A549肺腺癌始动细胞的富集并鉴定富集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经胰酶消化,干细胞培养基重悬,得到成球状生长的细胞;传至第2代时加入紫杉醇作用48h,离心去除死细胞和紫杉醇,换新鲜干细胞培养基培养,至存活细胞恢复克隆生长后鉴定其干细胞相关特性。结果紫杉醇联合无血清培养方式成功从A549细胞中富集得到肿瘤干细胞,该群细胞高表达分化抗原簇蛋白133/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133/CD326),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及更强的致瘤能力,具备干细胞相关特性。结论紫杉醇联合无血清培养富集得到高表达CD133/CD326分子的细胞亚群,该亚群具备干细胞相关特性,可用于后续肺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及其转录调控因子和产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早期和晚期)的外周血。分离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ILC2的比例。从PBMC中提取总RNA,检测调控ILC2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和RORα)和ILC2产物(IL-13和IL-4)的基因表达水平,并检测血浆中Th2型细胞因子(IL-13、IL-4、IL-33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外源性IL-13和IL-4刺激MCF-7和MDA-MB 231癌细胞,以模拟乳腺癌患者体内ILC2的极化后效应:检测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检测增殖及自噬信号分子蛋白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循环中的ILC2水平增高(正常组与早期组:0.019 6% vs. 0.028 9%,P=0.008;正常组与晚期组:0.019 6% vs. 0.027 3%,P=0.032);雌/孕激素表达状态是影响ILC2水平的重要因素(HR=0.436,P=0.038)。GATA3、RORα、IL-13、IL-4、IL-33和IL-10的表达随着肿瘤负荷的加重而增加(P<0.05)。外源性IL-13和IL-4联合刺激可通过上调ERK 1/2和pERK 1/2来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力(P=0.000);联合刺激可诱导MCF-7和MDA-MB 231癌细胞的自噬信号分子表达(P=0.000),还可诱导MDA-MB 231癌细胞的凋亡(P=0.000),但对MCF-7细胞凋亡无明显诱导作用(P>0.05)。结论:ILC2在外周循环中比例增高和ILC2上下游因子表达增高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