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存活组80例、病死组39例.记录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48、72、144 h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认知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临床学院(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6例经口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 79例和认知障碍组 17例。比较两组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结果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为 17.7%(17/96);认知障碍组病人年龄、急性生理健康评分 ?Ⅱ、胆碱酯酶( 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58.59±8.85)岁、(21.53±2.92)分、(9.17±1.07)d、(20.06±7.20)d,均大于无认知障碍组[(42.85±12.26)岁、(15.14±3.90)分、(4.49±2.33)d、(11.00±6.68)d](P<0.05);两组病人农药中毒类别、性别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认知障碍组病人入院初血糖、动脉血气 PH值及,乳酸与认知障碍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示 CHE恢复时间( OR=1.865,95%CI1.190~2.923,P=0.007)是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HE恢复时间是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 CHE恢复时间,及时评估病人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中毒18例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除草剂,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我们地区发现百草枯中毒病例逐渐增多,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较高。2006/2007年我科开展血液灌流、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综合治疗百草枯中毒1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的变化对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按血小板(PLT)是否减少分为PLT减少组和PLT非减少组,按随访结果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中毒程度评估;记录血小板在1、3、5、7、10 d血小板计数,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结果:PLT减少组住院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PLT非减少组(P0.05),但有机磷中毒初期病情程度分布无差异性(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血小板计数多在第5天后进行性下降(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血小板的进行性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安徽省亳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3月5日亳州市确诊的108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数据。 结果 10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症状患者91例(84.26%,91/108),无症状患者17例(15.74%,17/108);重症和危重症患者5例(4.63%, 5/108);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2、33岁。患者有基础疾病少(8.33%,9/108);无症状患者无淋巴细胞计数下降。63.74%(58/91)有症状患者和17.64%(14/17) 无症状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2.53%(66/91) 有症状患者和29.41%(5/17)无症状患者血沉增快;43.96%(40/91)有症状患者和5.88%(1/17) 无症状患者乳酸脱氢酶增高;有症状患者肺部CT以双肺炎症(86.81%,79/91)改变为主,无症状患者肺部CT主要表现单肺炎症(52.94%,9/17)和肺部无炎症(41.18%,7/17)。干扰素α联合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全部治愈。 结论 亳州市COVID-19患者病情较轻,疫情早期已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有症状患者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存在异常改变。无症状感染患者肺部CT也存在影像学异常改变,部分症状患者肺部CT也可无炎症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床边颅脑彩超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常规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床边颅脑彩超监测与头颅CT定期复查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选择既往去骨瓣减压术后未行颅脑超声监测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再手术、恢复情况及预后。 结果 术后实验组颅内压>20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舒张期末流速下降,搏动指数升高,与颅内压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术后经床边颅脑彩超共发现颅内病灶9例,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颅脑彩超诊断术后并发症符合率81.82%。实验组病情变化再次手术6例,经床旁超声监测颅内血肿体积、血肿同侧侧脑室宽度与CT检查有较高一致性(t=0.155、0.147,P=0.880、0.88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二次手术时间更快,术后1周GCS评分提高,出院mRs评分降低,术后90 d脑疝发生率更低(均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床边颅脑彩超能够及时监测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指导二次手术,值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血液灌流(HP)次数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7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HP治疗次数分为对照组(HP 0次,26例),HP单次组(HP 1次,31例),HP多次组(HP≥2次,29例)。比较3组患者长托宁和解磷定总用量,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80%时间(h1)、昏迷时间(h2)、住院时间(h3)、机械通气时间(h4)及中间综合征、中毒反跳、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 结果 对照组、HP单次组、HP多次组长托宁总量[(38.28±11.33)mg、(25.62±9.57)mg、(16.54±9.45)mg]和解磷定总量[(22.35±5.45)mg、(16.53±3.64)mg、(10.22±2.45)mg]依次减少(均P<0.05),h1[(15.32±3.42)h,(10.26±2.04)h,(7.32±3.64)h],h2[(96.23±8.22)h,(46.28±7.69)h,(28.56±7.21)h],h3[(18.21±3.22)d,(13.52±3.64)d,(8.23±2.33)d]、h4[(136.42±18.68)h,(92.46±16.28)h,(47.28±15.42)h]依次缩短(均P<0.05),入院72 h APACHE-Ⅱ评分(18.23±4.12,15.25±3.06,12.52±2.08)依次降低(P<0.05)。HP多次组中间综合征、反跳、MODS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和HP单次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HP多次组和HP单次组心律失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病死数构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多次行血液灌流临床治疗效果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颜秀侠 《现代保健》2014,(13):150-153
危重症患者往往出现内环境紊乱,主要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氯血症和血糖升高等。Stewart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正确的分析方法对体内酸碱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代谢性酸中毒进行诊断。乳酸是否是导致酸中毒的主因,与高氯血症的关系如何;低钙血症是否可预测;急性反应蛋白与阴离子间隙的关系;危重症患者的应激反应状态与内环境紊乱的关系,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危重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分为A组26例采用间断血液灌流,B组33例采用“持续”血液灌流,根据患者预后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A、B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药剂量、服药后至人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长于A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服药剂量明显增高。结论: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对于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相同,“持续”血液灌流能明显延长中毒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中毒患者死亡因素主要与患者服用百草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ICU收治后出院或转出的危重症患者165例,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为A组(无认知功能障碍,135例)和B组(认知功能障碍组,30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治疗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 结果 ICU治疗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为18.18%(30/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87,95%CI:1.085~1.299,P<0.001)、病程急性生理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最高分(OR=1.392,95%CI:1.170~1.657,P<0.001)、入住ICU时长(OR=1.089,95%CI:1.016~1.166,P<0.001)为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谵妄发生(OR=0.209,95%CI:0.054~0.803,P=0.023)为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年龄、APACHEⅡ最高分、入住ICU时长为危重症患者ICU治疗后早期(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低谵妄发生率为其保护性因素,临床应关注危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危重患者ICU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