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绳甫是孟河医派的代表医家之一,在继承其祖父费伯雄的学术思想之上多有发挥。通过对费绳甫现存医案的研究,发现其辨治中风具有以下特色:脏腑气血不调所致的内虚是中风的关键病机,风、痰(湿)、火(热)搏结,邪犯机窍经络是中风的主要病因;注重调理肝脾,佐以祛邪之法,善养胃阴,擅用川贝母配竹沥的特色药对,擅用动物类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GEO芯片数据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获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差异基因及中医药防治方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整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GeneCards、PubChem、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TRING、WebGestalt、DAVID多数据库资源及Cytoscape、R语言软件工具,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疾病靶点、中药靶点进行筛选,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的角度,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挖掘获取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基础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获取2 542个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疾病靶点,其中差异基因结果显示HIF1A、PIK3CA、PIK3R1、TP53、NFKB1、HSP90AA1、CREBBP、CASP8、IL6、TNF、ITGB等表达上调,APOE、IGF1、CXCL5、SRC、ADCY5、PTGS2等表达下调,可作为疾病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58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方剂的用药规律,包括频次、关联及新方组合,获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基础方剂,由黄芪、川芎、当归、地龙、党参、西洋参、白术、桃仁、赤芍、枳实10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行气化痰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差异基因以多组分、多功能、多途径的方式,主要通过HIF-1、TNF、NF-kappa B、Apoptosis、PI3K-AKT等通路发挥作用。结论: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当以差异基因靶点为中心,筛选出临床基础方,根据临床辨证施治加减中药,同时可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方剂从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层面进行临床与实验验证。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提供了方法理论上的指导,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GEO数据差异分析,探讨脑梗死疾病中可能存在的miRNA-mRNA互作模式,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疾病中的潜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梗死疾病的深层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GEO、TargetScans、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资源,采用Cytoscape 3.7.2、R语言软件,对脑梗死疾病中可能存在的miRNA-mRNA互作关系、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的治疗靶点、具体miRNA-mRNA互作模式在联合用药中的调控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脑梗死疾病中可能存在145个差异基因与32个miRNA构成520组miRNA-mRNA互作关系;化痰通络汤能单独调控14个靶点,如FGF2、STAT3、IL1B、JUN等,化痰通络汤与丁苯酞能联合调控4个靶点:HMOX1、TSPO、ICAM1、SELE;PPI、GO、KEGG富集及miRNA-mRNA-KEGG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调节73组miRNA-mRNA互作关系,在6个细胞组分,通过5个分子功能,介导16条通路,在脑梗死的76个生命进程中发挥作用。结论 脑梗死疾病中可能存在520组miRNA-mRNA互作关系,其中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的能调控其中73组miRNAmRNA互作关系,以多组分、多功能、多途径的形式,介导TNF、p53、NF-κB、HIF-1等信号通路,在脑梗死疾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自汗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冠心病PCI术后自汗气虚证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使用冠心病PCI术后基础用药,治疗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自汗气虚证的汗出症状,对患者的稳固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总结周德生教授应用药组配伍治疗脑病专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列举了首乌藤、刺五加、灵芝,玫瑰花、合欢花、雪莲花,山楂、三棱、莪术,白蒺藜、钩藤、蝉蜕,白芷、石菖蒲、皂角刺,土茯苓、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生大黄、西洋参、生甘草,片姜黄、王不留行、白芥子、桂枝,鸡血藤、石楠藤、忍冬藤、络石藤、海风藤,炙麻黄、蜈蚣、紫石英、白参,诸虫类药物12个固定的药组结构,通过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分析各个药组的结构特点、配伍规律、适应证及其临床应用经验。周德生教授药组配伍的临床经验,可以作为一种组方模式在脑病专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眩晕病为临床常见病证,以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起病的原因不同,可伴有耳部、眼部、自主神经、中枢神经等症状.本病可反复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等危重疾病.周德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其临床主张治病主方主药学术思想,病证方药相对,专治辅治主次分明.故本文基于眩晕病主要病种的辨病论治与病证同治原则,归纳出其临床上常用的鹿衔草、蓝布正、桂枝、天麻、山羊角丝、青礞石、蜈蚣等14组3味或者4味药物药组,作为固定结构配伍应用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9.
LIU Juncheng;ZHOU Desheng;YAN Siyang;CHEN Siyao;KANG Lei;PENG Lanyu;ZUO Lingmin(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 Changsha 410208, China;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nan Changsha 410007, Chin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脑梗死差异表达miRNAs,并预测活血荣络方可能通过调节"STAT3-miR-17"反馈环路发挥作用。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荣络方组,运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36、12 h及术后12 h给药。术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及自噬相关蛋白,评估线粒体自噬情况;Real-time PCR检测"STAT3-miR-17"反馈环中miRNA、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活血荣络方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P<0.01),下调p62、TOMM20的表达(P<0.05),上调LC3B的表达(P<0.01),增加损伤侧脑组织自噬小体;下调miR-17 miRNA的表达(P<0.01),上调STAT3 mRNA的表达(P<0.01)。结论活血荣络方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TAT3-miR-17"反馈环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