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24 h、48 h和72 h止血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24 h、48 h和72 h略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2 h内总止血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观察组:t=28.890、29.308、26.309、23.496,对照组:t=11.895、14.164、11.583、13.09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T、TT、APTT和Fib显著低于对照组(t=13.994、10.438、13.625、11.47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而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t=13.876、12.319、12.076,对照组:t=7.705、6.169、7.8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和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444、7.447、8.052,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9例因怀疑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餐后2h静脉血测定餐后2h血糖(2hPPG),采用HOMA-IR来评估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①Gensini积分与FPG、LDL、HbA1c及2hPPG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龄、ApoB及HOMA-IR成正相关(P〈0.05),与DBP成负相关(P〈0.01);②病变支数与年龄、FPG、LDL、HbA1c及2hPPG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UA、ApoB及HOMA-IR成正相关(P〈0.05);③年龄与DBP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224,P〈0.01),与ApoB成负相关(相关系数-0.193,P〈0.05);④HOMA-IR与FPG、2hPPG、FINS、ApoB及HbA1c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LDL成正相关(P〈0.05)。校正性别、年龄、SBP、DBP、UA、TG、HDL、TC、LDL、ApoA及ApoB影响后,HOMA-IR、FPG、HbA1c、2hPPG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仍成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HbA1c及血糖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许超超  金嵘  颜小丹  叶丽萍 《浙江医学》2018,40(3):231-234,239
目的探索靶向沉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blotting法研究FGFR1蛋白在胃癌细胞SGC-7901以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特异性针对FGFR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NC-siRNA);采用瞬时转染法将siRNA转入胃癌细胞SGC-7901中,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转染siRNA-FGFR1后对SGC-7901细胞中FGFR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siRNA-FGFR1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的时间-效应关系,以及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iRNA-FGFR1对SGC-7901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FGFR1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的FGF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siRNA-FGFR1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胃癌细胞增殖生长曲线提示,用siRNA技术沉默胃癌细胞中FGFR1的表达后,相较于空白组和NC-siRNA组,siRNA-FGFR1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另外胃癌细胞SGC-7901克隆集落形成明显受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正常组与NC-siRNA组中胃癌SGC-7901细胞早期凋亡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NA-FGFR1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siRNA-FGFR1可抑制FGFR1蛋白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以FGFR1为靶点的小RNA干扰技术有望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患者67例,病灶68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处病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占61.8%,以直肠分布为主,脂肪瘤占29.4%,以结肠分布为主;超声内镜检查46处病灶,位于黏膜下层38处(82.6%),低回声31处(67.4%)。ESD治疗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病理完整切除率94.1%;并发症情况:穿孔发生率6.0%,术后出血发生率1.5%,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术后随访率95.5%,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3~75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内镜有助于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ESD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王恩  林敏华  颜小丹  张玉 《胃肠病学》2012,17(7):430-432
背景:研究发现凝血机制活化在炎症性肠病(IBD)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CD62P)参与介导凝血和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与活化的血小板或内皮细胞的黏附。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度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65例活动期UC患者、31例缓解期U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P-选择素阳性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MPV,分析三者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外周血CD62P阳性率、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UC患者三项指标的变化均较缓解期UC患者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62P、PLT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MPV与UC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凝状态。P-选择素、PLT、MPV能反映UC疾病活动度,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MV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腹痛腹胀22例,厌食14例,恶心呕吐12例,发热10例,显性消化道出血9例,腹泻7例。体征包括腹部压痛(14/22)、腹膜炎体征(9/22)、移动性浊音(7/22)。诊断方法:腹部B超检出率89.5%(17/19),腹部CT检出率100%(10/1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82.4%(14/17),手术治疗5例,手术并发症(40%),主要为短肠综合征和顽固性腹水。住院期间死亡率13.6%。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复发3例,系自行停用抗凝药物,死亡5例,死因有急性脑梗塞,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恶性肿瘤全身衰竭,感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对A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A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铅中毒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中毒,但生活性铅中毒由于病因隐匿、表现多样等原因,容易引起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的17例成人铅中毒资料,探讨该病的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腺甘脱氨酶(AD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各种肝病的诊疗意义。方法对290例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8例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TBA、CHE、ADA、PA测定,并予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ALB、TBA、CHE、ADA、PA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TBA及PA在各肝病组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CHE在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血清TBA、CHE、ADA、PA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肝脏损害及合成功能下降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经内镜取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行胃镜检查及异物处理的情况。结果胃镜下取出异物成功率是98.4%,并发症情况:食管穿孔、纵隔感染7例,气胸、液气胸2例,食管周围脓肿3例,食管腐蚀伤1例,无转外科手术、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简单、经济且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