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合并左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患者的手术方法,分析其早期和中期临床结果。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20年9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矫治的ALCAPA合并左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中位手术年龄7.5(3~46)个月。手术方式包括7例冠状动脉去顶,2例冠状动脉去顶+冠状动脉再植,1例冠状动脉去顶+左冠状动脉开口缝闭;共7例患儿同期行其他手术,包括5例二尖瓣成形术。术后2例患儿延迟关胸,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胸部X线片提示平均心胸比值低于术前(0.62±0.05 vs. 0.67±0.06,P=0.006);术后超声提示平均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15.9%vs. 30.0%±16.1%,P=0.066)。10例患儿出院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3~92(46.6±25.0)个月。随访期间,患儿未出现明显症状,且无死亡、冠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探讨人类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2(chemokine like factor-like myelin and lymphocyte and related proteins for vesicle trafficking and membrane link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 CMTM2)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330 g,6~7周龄),将大鼠随机分为精索静脉曲张持续4、12周后处死取样组,和相应的接受假手术处理的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大鼠。通过手术进行左肾静脉缩窄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大鼠模型。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于4周或12周后处死,取出左侧睾丸,游离附睾中精子,观察并计算精子密度与活力,测量生精小管外径、内径及上皮直径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判断CMTM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精索静脉曲张4周组中大鼠的精子密度[(63.9±7.1)×106/mL vs.(74.3±5.0)×106/mL]和活力[(58.7%±7.9%) vs. (66.1%±4.3%)] 轻度下降(t=1.432, 1.563; P=0.076, 0.059),精索静脉曲张12周组中大鼠的精子密度[(40.5±7.2)×106/mL vs.(71.1±4.5)×106/mL]和活力[(35.2%±8.5%) vs. (63.4%±4.1%)]显著下降(t=3.754, 3.933; P=0.004, 0.002)。此外,CMTM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精索静脉曲张组也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CMTM2水平为精索静脉曲张12周组的(2.3±0.4)倍(t=1.978; P=0.039)。4周时,精索静脉曲张组生精小管外径出现轻度降低[(271.1±8.4)μm vs. (280.0±8.1)μm,t=1.361, P =0.132],而12周组则出现明显降低[(198.2±10.2) μm vs. (255.8±12.7)μm,t=2.125, P=0.003],此外,精索静脉曲张12周组的生精小管上皮直径出现明显下降[(54.1±1.5)μm vs.(75.5±4.1)μm,t=2.246,P=0.021]。结论: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中,精索静脉曲张与CMTM2蛋白水平降低相关,同时可导致睾丸生精小管直径变小及精子密度与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代谢相关因素与分级、分期等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382例肾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常用代谢相关指标(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肾癌分级、分期及肿瘤直径的相关性。结果:382例患者中80例(20.94%)为高级别肿瘤,63例(16.49%)为进展性肿瘤,153例(40.05%)肿瘤直径>4 cm。与低级别肿瘤组相比,高级别肿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5);进展性肿瘤患者与局限性患者相比具有较低的体质指数(P=0.022)、血清胆固醇(P=0.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6);肿瘤直径>4 cm组的患者则具有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OR=0.906,95%CI: 0.852~0.986,P=0.023)、血清胆固醇(OR=0.660,95%CI: 0.492~0.884,P=0.005)与肿瘤分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肿瘤分级(OR=0.293,95%CI: 0.108~0.797,P=0.016)和分期(OR=0.204,95%CI: 0.065~0.635,P=0.006)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肿瘤直径相关(OR=0.756,95%CI: 0.586~0.975,P=0.031)。结论:代谢相关因素尤其是肥胖和血脂水平与肾癌分级、分期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肾癌患者,分析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Spearman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与术中出血量(经lg转化)(r=0.433, P=0.003)、体质指数(r=0.340, P=0.021)、引流管留置时间(r=0.300, P=0.043)相关,而患者年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钾水平、术后引流量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无相关性。此外,不同性别、不同手术侧别或不同手术方式,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经lg转化)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肾癌患者体质指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其中术中出血量为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外科治疗急性A型血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术前升主动脉CTA测量值示:主动脉直径(50.3±10.3)mm,血肿厚度(15.9±6.4)mm;术前出现心包填塞并发症16例,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休克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5例。术前平均等待时间(3.4±2.4)d。术后均采用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疗效,持续随访7~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月。结果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2例。手术方式包括: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手术51例,其中杂交全弓手术19例;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替换29例。体外循环时间(137.1±40.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27.3)min。院内死亡率2.5%(2/80),均为急诊病例。术后呼吸机时间(37.8±65.9)h。出院病例随访无死亡患者,术后CTA结果提示无继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A型血肿的手术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积极急诊外科手术;对高龄、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杂交全弓技术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同种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重建右室流出道在Ross手术和非Ross手术后的远期耐久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20年10月阜外医院使用VHC重建右室流出道的患者,Ross手术患者为Ross组,非Ross手术患者为非Ross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免于VHC再干预率。对两组完成超声随访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免于VHC功能障碍率。结果 共纳入患者243例,其中男142例、女101例,中位手术年龄6岁(4个月至56岁)。Ross组77例,非Ross组166例(共168例手术)。Ross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短于非Ross组[(175.4±45.6)min vs.(200.1±83.5)min,P=0.003]。非Ross组5例早期死亡患者。231例(93.1%)患者得到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7±44.4)个月。随访期间,非Ross组5例患者死亡;Ross组和非Ross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3.2%(log-rank,P...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并评价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受累的患者行"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近端吻合平面均在窦管交界水平, 不"追求"彻底切除窦内夹层。通过前瞻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期影像学资料评价该技术的早中期疗效。结果共入选患者20例, 男15例, 女5例;年龄(48.0±12.1)岁(34~73岁), 术前主动脉窦直径(41.3±3.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43.9±6.6)mm。本组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体外循环(179.5±41.5)min(132~255 min), 阻断(120.3±23.7)min(95~180 min)。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二次开胸、肾衰、脑梗塞及截瘫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显示窦内残留假腔均消失, 主动脉窦直径(30.8±2.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27.2±2.5)mm。随访(28.5±7.8)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RPF病例32例,分析其中IgG4相关性RP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纳入IgG4相关性RPF共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2.2岁(55~ 67岁),患者表现为腹痛、腰痛、体重减轻等症状,2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ntoimmune pancreatitis,AIP),3例患者(3/5)肾功能减退,4例患者(4/4)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3例患者(3/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3例患者(3/4)血IgG升高,4例患者(4/4)血IgG4升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提示腹膜后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甚至输尿管和下腔静脉.1例患者行腹膜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IgG4阳性浆细胞与IgG阳性浆细胞比例>40%,且IgG4阳性浆细胞>10个/高倍视野.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3例接受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预后均较好.结论:部分RPF可能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即IgG4相关性RPF,其病因不明,血清IgG4浓度升高(≥1.35 g/L),组织病理学显示有明显淋巴细胞和IgG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