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1],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部分医院也应用于CT增强检查,但都仅局限于静脉穿刺的范围。应用静脉留置针在动脉穿刺的相关应用报道较少。我科至2010年5月开始试用静脉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动脉端顺穿后行内瘘血管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不典型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作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病列对照,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对于急性不典型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不典型性阑尾炎正确的有4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多层蝶旋CT及MPR(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重纰技术对排除或明确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判断有无穿孔及脓肿等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顾钱峰  陈俊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47-748,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对亲属活体供肾摘除术前的肾脏血管进行综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9例供体肾脏进行CT常规全腹部平扫及动脉期增强薄层容积扫描,然后将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后处理。结果9例中7例供体肾脏为1支肾动脉供血;1例为左肾门前动脉分支(分2支肾动脉),右侧单支;1例为双肾副肾动脉伴双下腔静脉畸形,右侧较粗伴分支,左侧较细。9例中1例左肾小结石;1例双肾多发小囊肿。结论SCTA相对DSA等有创伤性检查有较大优势,对显示活体供肾血管的解剖、病变和变异有明显优势,可提供足够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4.
闫明辉  赵红  顾钱峰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08-15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阑尾炎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CT扫描特征和手术资料.结果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穿孔性阑尾炎中,MSCT扫描诊断正确的11例,其MSCT典型征象示回盲部游离气体占36.3% (4/11),阑尾周围脓肿占18.1%(2/11),阑尾壁间积气占18.1% (2/11),阑尾腔外粪石占9.1%(1/11),阑尾壁缺损占9.1%(1/11),阑尾腔广泛积气占9.1% (1/11),MSCT诊断阑尾炎穿孔的符合率为27.5%,无典型征象的29例MSCT仅能提示急性阑尾炎.结论 MSCT扫描对阑尾炎穿孔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不断投入及数字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影像设备走进中小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机构的放射影像设备已基本能够满足我区医疗服务。近几年,卫生行政部门虽然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来提高当地社区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但收效较差。鄞州区卫生局和鄞州区第二医院,尝试和探索建立区级医院联动区域下级医院的模式,实现影像信息资源区域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狭窄性病变的效果。方法比较12例血液透析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狭窄病变部位的超声内径,透析时血流量变化。结果 PTA术后,血管震颤较前明显增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扩张、再通。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再狭窄,满足维持性透析需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和肺梗塞等并发症。结论 PTA介入治疗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长期使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开艳  顾钱峰  陈俊波  赵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20-1122,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UPJO)术前评估中的作用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6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时相CT增强、CT尿路成像检查,寻找梗阻原因,将CT所见与术中所见进行比对,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术前评估及术式选择中的作用。结果36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单侧梗阻30例,双侧梗阻6例),术前均经CT确诊,所有患者行微创或开放性手术,CT所见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多时相扫描并后处理重建可明确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病因及其病变长度,评估患肾积水程度,可作为术前评估检查方法,对术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终末期肾病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加,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长、方便、安全而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但长期穿刺、感染、患者内环境紊乱等高危因素,可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甚至丧失,会影响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故需早期诊断并进行干预,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目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 )在评估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较大剂量对比剂。本院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法行内瘘血管造影,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的优势和不足.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55例临床怀疑有内瘘狭窄或闭塞患者行内瘘造影,并将患者随机分为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造影(试验组30例)和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造影(对照组2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对比剂用量、成像质量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均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和对比剂用量在试验组分别为(15.25±4.26) min、(1 003.23±8.36)元和(12.37±1.43)ml,对照组分别为(32.96±6.72)min、(2 410.45±12.37)元和(26.88±3,92)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成像质量和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肱/桡动脉近端穿刺内瘘造影具有微创、对比剂用量少、图像清晰、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白体前臂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维持长期血液透析(血透)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长期的穿刺、局部损伤等因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因此狭窄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延长内瘘的寿命十分关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评估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而CTA所需对比剂量较大,同侧注入约需50~60 ml,对侧注入约100 ml[1],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损害。而我们采用经皮桡动脉、肱动脉顺穿的方法行内瘘血管造影在应用极少量对比剂(一般不超过5ml)的前提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