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目前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有一定优势[2]。笔者2009年7月—2010年7月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熏蒸治疗该病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平喘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平喘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及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16、6.97,P均<0.05),治疗组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82、5.17、10.98、-12.56、-15.78,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平喘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哮喘的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胃复春胶囊对大鼠胃溃疡组织炎症因子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表达的影响,从水液代谢角度阐释胃复春胶囊对胃溃疡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胃复春胶囊用于胃溃疡的防治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取体质量为190~210 g的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雷尼替丁30 mg·kg-1)和胃复春高、低剂量组(1 000,500 mg·kg-1)5组。造模前,各组大鼠分别以口服灌胃方式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3 d后行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手术。继续给药5 d后处理大鼠,解剖收集胃液,检测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取胃组织用于大体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炎症因子的水平,RT-PCR法检测胃组织中AQPs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组织中AQP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离各组大鼠胃壁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确认胃壁细胞中AQP3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胃溃疡、糜烂明显,伴有出血点;胃复春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溃疡、糜烂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理组织学可见,模型组黏膜水肿糜烂,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腺体破坏,间质充血等典型胃溃疡症状;胃复春不同剂量组对胃溃疡特征性病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模型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胃复春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胃蛋白酶活性均下降。此外,胃复春胶囊可显著减低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量,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提高胃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实验可见,胃复春胶囊对胃溃疡组织AQP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显著调控作用,进一步分离胃壁细胞,证实胃复春胶囊对胃壁细胞中的AQP3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胃复春胶囊能显著改善大鼠胃溃疡症状,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炎性水液代谢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壁细胞中AQP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病情冬轻夏重.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笔者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自拟养血祛斑汤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班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门诊女性病例76例,所有患者符合黄褐斑的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38~46岁,平均40.5岁;病程3个月~5年.对照组36例,年龄36~50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5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