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镜诊断乳糜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1岁,因反复腹泻19年余入院.患者平素大便为黄色水样便,偶有乳白色糊状便,4~5次/d,伴乏力、纳差,无发热、盗汗、呕心、呕吐、腹胀、腹痛,10年前曾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其后间断服用柳氮磺胺吡啶及思密达,但效果不明显.追问病史,其父母为姑表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贵州省一家族性VonHippel—Lindau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个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家系(38人)7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部位病变,MRI显示6例为实质性肿瘤,1例囊性肿瘤;4例患者共进行7次显微手术,切除血管母细胞瘤10枚,术后随访1例血管母细胞瘤在不同部位反复复发又经2次开颅手术、2次伽玛刀放射治疗;先证者在术后6年异位复发,复发病灶约为1mm,未予处理,继续随访;1例进行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瘤;2例症状不明显进行随访,在随访中未见新发病灶,原病灶也未增大。结论对于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头颅MRI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作为补充治疗方法。由于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易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复发率高、常为多发病灶,应加强对整个家族成员追踪随访和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类癌并不多见,尤其是胃肠镜下活检钳净的微小类癌更是少见.本文报道2例胃底及回肠末端活检钳净的微小类癌,并结合文献,就胃肠道的微小类癌的内镜下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麻二酚(CBD)对四氯化碳(CCL4)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依次为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CBD组(4、8 mg/kg),秋水仙素组(0.2 mg/kg).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花生油,剩余小鼠按照5 mL/kg注射30%CCL4,每周2次,连...  相似文献   
6.
正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右下肢麻木,持续加剧就诊。入院后神志清楚,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平扫(图1-2)示左侧顶部大脑镰旁、右侧额部、右侧颞枕部多发占位,呈椭圆形,病灶以等T1、稍长T2为主,内可见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MR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硬膜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相关病例及文献复习探讨线粒体肌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所见特点及治疗进展情况。方法:回顾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线粒体肌病以波动性的肌无力、肌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有眼外肌、心肌,甚至自主神经系统的损害,血清肌酸激酶轻至中度升高,肌肉活检病理特点为改良 Gomori T richrome染色(MGT)可见破碎红纤维,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数目和形态异常,并可见典型的结晶样包涵体。结论:线粒体肌病是一类以肌无力为特点伴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以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和相关基因检测为主要确诊依据。对于存在肌无力伴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患者,应警惕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JNET分型的病理改变基础。方法 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取得术后病理标本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资料,对其内镜JNET分型及病理特征(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8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病变长径均>1.5 cm,其中内镜治疗74例,外科治疗7例。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出现频率为JNET 2A型(2.78%)<3型(20.00%)<2B型(42.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出现频率均为2A型、2B型<3型,3型与2A型、2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在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相符组与不符组间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JNET分型中2B型提示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筛网状结构,3型提示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可能是影响JNET分型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脑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肿瘤组织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将间质细胞分割呈巢状分布,间质细胞体积大,因胞浆富含类脂滴而呈细小的空泡状;外伤的对照脑组织未见肿瘤成分,由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局灶区域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AMR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α抑制素(inhib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均呈强阳性;AMR内皮细胞CD31、CD34及vimentin均呈强阳性表达;但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抗原(CK)、上皮膜抗原(EMA)染色表达均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指数,除1例第2次手术为2%,余均为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MR中的毛细血管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Weibel-Palade小体;间质细胞位于毛细血管网之间,间质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大,染色深,胞浆中可见较丰富的脂质空泡.结论:家族性CNS AMR可能来源于成血管间叶组织,间质细胞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AT/RT患儿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右侧脑室前角占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有上皮结构、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结构、髓母细胞瘤结构、横纹肌样瘤结构及间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