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 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PET代谢信息(包括SUVmax、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病灶中心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和CT信息(包括病灶大小、空洞、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是否光滑和纵隔/肺窗比值)等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参数,建立鉴别两者的回归公式,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PET定量指标(SUVmax是否高于2.5)及定性指标(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虽然肿块型活动性结核与肺癌在SUVmax、代谢是否明显高于纵隔血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空洞以及CT纵隔/肺窗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患者性别、病灶内有无放射性缺损、空泡征、边缘是否光滑和分叶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射性缺损、边缘光滑和分叶征对鉴别两种疾病有价值(P<0.05)。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将上述4个因子纳入分析而得活动性结核风险预测模型:P=1(/ 1+e-x),X=-0.530+1.978×性别+3.343×放射性缺损+2.846×边缘光滑-2.116×分叶征。该模型用于诊断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2.2%,准确率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1%,阴性预测值为78.7%。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仅根据病灶的代谢高低难以将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进行鉴别,综合分析患者性别、病灶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以及病灶边缘信息有助于将大多数活动性结核病灶与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阿霉素明胶微球(ADM-GMS)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对阿霉素明胶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稳定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69.154μm,87.32%的微球粒径分布在50~120μm.微球平均载药量为2.13%,包封率为42.62%.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性满足要求,且37℃下性质稳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制得的阿霉素明胶微球有望成为临床用动脉栓塞术治疗癌症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特异性靶向小分子多肽的131I标记方法,观察131I标记多肽及未修饰多肽静脉注射小鼠后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小分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cNGQGEQc,在固相合成多肽的过程中直接完成多肽与酪氨酸的偶联,然后采用氯胺-T法进行多肽的131I标记。取72只小鼠,分为3组,每组24只小鼠,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为经腹腔注入50μg/0.7ml未修饰多肽cNGQGEQc和18.5MBq/0.7ml标记多肽131I-cNGQGEQc溶液,第三组为经腹腔注射0.7ml生理盐水。给药后分别观察各组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腹腔注入未修饰多肽cNGQGEQc组和131I-cNGQGEQc多肽组小鼠全部成活,一般状态正常,体重增长,未见明显急性毒副反应。结论:未修饰多肽及131I标记多肽经腹腔途径给药后,在小鼠体内没有引起明显的急性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多种EGFR靶向药物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但因个体敏感程度不同,总体疗效偏低。研究表明EGFR高表达或突变患者对靶向药物敏感,因此明确EGFR表达水平和突变状态对临床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PET成像技术能实现分子水平无创显像,并能通过SUV进行半定量研究,使得在体内无创明确EGFR表达、突变情况,指导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成为可能。笔者综述了靶向EGFR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以期为新的探针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1C-胆碱(CHO) PET/CT对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鼻咽癌(NPC)和HCC的补充价值.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NPC和HCC患者纳入该研究.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15例局部进展型NPC和76例HCC患者均行18 F-FDG PET/CT显像,其中43例(15例NPC和28例HCC)同时行局部11C-CHO 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 F-FDG或11C-CHO高摄取者为阳性.半定量分析采用SUVmax、肿瘤/脑(T/B)比值和肿瘤/肝(T/L)比值等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在15例局部进展型NPC患者中,病灶处18F-FDG SUVmax明显高于11 C-CHO SUVmax (12.81 ±5.00与6.84±2.76;t =6.416,P<0.01),但11C-CHO PET/CT显像T/B比值明显高于18F-FDG PET/CT显像(18.62±7.95与1.38±0.59;t=8.801,P<0.01).2种显像剂在病灶处的摄取结果明显相关(r =0.712,P<0.01).与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1C-CHO显像改进了50.0%(12/12与6/12;x2=8.000,P<0.05)患者颅内侵犯病灶、4/14患者颅底侵犯病灶和3/3患者眼眶侵犯病灶的显示.(2)在76例HCC患者中,63.1% (48/76)的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在28例18 F-FDG PET/CT显像阴性者中,71.4% (20/28)的患者11C-CHO PET/CT显像阳性.18F-FDG联合11C-CHO使PET/CT诊断HCC的灵敏度从63.1%(48/76)提高到89.5% (68/76;x2=14.559,P<0.01).与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1C-CHO PET/CT显像倾向易于检出高分化HCC[6/9与35.7%(5/14);P =0.214];在检测中分化HCC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与72.0%(18/25),P=0.648].11C-CHO PET/CT显像在检测直径<5.0 cm的HCC方面较18 F-FDG PET/CT显像灵敏[72.7% (16/22)与42.1% (16/38);x2=5.249,P<0.05],特别是<2.0 cm病灶[5/7与0/7;P=0.021].结论 11C-CHO与18F-FDG相结合可提高PET/CT对局部进展型NPC 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11C-CHO可弥补18F-FDG显像在高中分化HCC诊断中的不足,从而提高PET/CT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4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的治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将疗效分为完全代谢反应(CMR)、部分代谢反应(PMR)、代谢无变化(SMD)及代谢进展(PMD).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x2检验比较PMD者及无PMD者PFS的差异,以及不同治疗前SUVmax组患者的PFS差异.结果 经治疗,22.2%(10/45)的宫颈癌复发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评价为CMR,22.2% (10/45)为PMR,4.4% (2/45)为SMD,51.1%(23/45)为PMD.45例患者中32例有长期随访(6~64个月)结果,其PFS为1~6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PET/CT评价为无PMD者和PMD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与4.2个月,x2=7.223,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宫颈癌复发病灶SUVmax<7.5组和SUVmax ≥7.5组的PFS分别为16.3个月和5.9个月(x2=5.415,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用于评价复发宫颈癌治疗疗效,并有助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PET受体靶向显像剂18F-AlF-NOTA-PRGD2用于肿瘤显像的可行性。方法18F-AlF-NOTA-PRGD2采用
18 氟-氟化铝(18F-AlF)与NOTA-PRGD2在100 ℃下通过鳌合反应标记制备而得。荷脑胶质瘤U87MG裸鼠经尾静脉注射
18F-AlF-NOTA-PRGD2后行体内放射性生物学分布和PET/CT、microPET/CT显像研究。结果18F-AlF-NOTA-PRGD2采用一步
法成功标记,反应时间15~20 min,标记产率为17%~25%。体内放射性生物学研究显示该显像剂能靶向肿瘤病灶,静脉注射后
1 h和2 h肿瘤摄取量分别达4.14±1.44、2.80±1.18% ID/g(t=1.910,P=0.070),肿瘤/脑比值分别达2.95±0.61、5.21±2.62(t=-1.686,
P=0.167)。PET/CT和microPET/CT显像均可清楚显示该显像剂在荷瘤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情况,肿瘤显像清楚,体内分布良
好,但microPET/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PET/CT。结论18F-AlF-NOTA-PRGD2标记简单、易行,在荷瘤鼠体内具有优良的肿瘤靶
向性,可发展成为PET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8.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 能结合和运输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 也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肿瘤的靶向给药。通过在药物分子中添加功能性化学基团可实现药物与HSA的结合, 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 同时不会显著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放射性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集程度并延长浓集时间, 改善其靶向治疗的效果。HSA结合型分子探针还可用于心脏功能和血管通透性评价以及淋巴显像。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HSA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对比[~18F]氟乙基-埃罗替尼与[~11C]埃罗替尼在HCC827荷瘤鼠中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评价新PET显像剂~18F-FEAErlotinib的应用潜力。方法经一步亲核取代反应制得~18F-FEA-Erlotinib,而~11C-Erlotinib经[~11C]碘代甲烷(~11CH_3I)甲基化反应合成;先由~18F-FEAErlotinib在HCC827荷瘤鼠中进行1 h Micro-PET动态显像,探索其体内生物分布并确定最佳显像时间;然后分别进行~18F-FEA-Erlotinib与~11C-Erlotinib的1h静态显像,并勾画感兴趣区域(ROI),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经动态显像结果确定1 h为最佳显像时间。1 h静态显像中,~18F-FEA-Erlotinib图像中,肿瘤边界清晰,分辨率、对比度高。1 h静态显像半定量研究发现,~18F-FEA-Erlotinib显像中,肿瘤/脑、肿瘤/肺、肿瘤/骨骼、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5.87±1.21,2.97±0.58,3.33±0.60,3.80±0.72;~11C-Erlotinib显像中,肿瘤/脑、肿瘤/肺、肿瘤/骨骼、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5.48±1.45,1.10±0.34,2.63±0.54,2.10±0.63。结论~18F-FEA-Erlotinib显像肿瘤摄取高,靶/非靶比值较~11C-Erlotinib显像更高,显像清晰,具有较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