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膜间质干细胞移植时机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骨膜间质干细胞异体移植时机。方法 根据骨缺损内纤维组织生长时间的不同,将从大鼠骨膜分离培养的细胞分别分批植入,在植入的第2、3、4和8周时动态观察其成骨量,即骨小梁体积比;另将幼儿骨膜间质干细胞悬液,移植于26例长管状骨干骨折2周后的缺损内,观察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结果 大鼠骨缺损后2周以内移植干细胞其骨小梁体积比大,愈合快,2周以后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临床应用9个月内病人骨折缺损愈合15例(57.7%),骨不愈合者11例(42.3%)。结论 大鼠骨缺损2周以内移植干细胞其疗效好,大鼠实验和临床上骨缺损2周以后移植骨膜间质干细胞不能明显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前、术后化疗以及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产物P糖蛋白(P-170)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近7年47例骨肉瘤保肢术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及生存时间,并用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回顾性检测肿瘤标本中P-170糖蛋白。结果:临床分期为ⅡB期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是974%,760%,463%,389%和340%;ⅡA期患者相应的生存率为100%,800%,800%,800%和800%;ⅠB期患者相应的生存率皆为100%;各临床分期间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1)。术前有化疗的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是975%,845%,674%,571%和530%;术前无化疗的患者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857%,429%和0%;两组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化疗的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是971%,942%,727%,616%和572%;术后无化疗的患者相应的生存率分别是90%,20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糖蛋白阳性组1~5年生存率分别是974%,733%,471%,359%和307%;P-糖蛋白阴性组的相应值皆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不同保肢术式中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5年生存率最高,分别是967%,930%,700%,631%和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保肢术式、术前、术后化疗及P-1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了解茶多酚摄入机体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3~4月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各组均制造骨折前茶多酚生物效应,对三组大鼠进行皮下注射,A组剂量为5 mg/(kg·d)茶多酚,B组剂量为10 mg/(kg·d)茶多酚,而C组剂量为0.5 m L/(kg·d)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将每只大鼠桡骨中下1/3交界处造成左侧桡骨3 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模型,不固定;骨折后继续注射茶多酚,制造骨折后茶多酚生物效应;采用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造模后3、7、14、21 d)的骨痂厚度及骨痂成熟度。结果 1骨痂厚度:经HE染色观察,造模后3 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B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1 d,B组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A组明显高于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大鼠术后3 d即可见到骨内外膜开始增厚,术后7 d骨折端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4 d骨折端肉芽组织开始重新生长,术后21 d骨折端纤维性骨痂与纤维母细胞有明显减少;C组术后3、7 d骨内外膜也有所增厚,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术后14、21 d骨痂中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密度及纤维性结缔组织有明显增加,出现新生血管,但是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与A、B组相比明显偏低,而且骨痂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内外骨痂改造塑形期出现较晚。结论茶多酚对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以通过促进骨痂增殖分化,增加骨痂含量,加快骨痂的成熟,从而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股骨上段骨肿瘤误诊的原因,评价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中,23例原发性肿瘤,15例转移性肿瘤。首诊获得确诊的30例行股骨上段人工假体置换,其中15例系原发性肿瘤,平均生存40.36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85.78%。原发瘤中8例误诊为良性疾病而行瘤内刮除,误诊率为34.8%(8/23),7例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离断术,1例放化疗2年后行全股骨置换术,平均生存23.62个月;另15例系转移性肿瘤,平均生存23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78.81%。结论 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延误治疗,降低了生存期,粗针多点穿刺、抓住诊断线索举行临床、病理和影像学三结合讨论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环节。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单发性转移瘤或并发病理性骨折,在新辅助化疗的配合下,应积极进行瘤段切除+股骨上段假体置换手术,思肢功能满意;部分原发性肿瘤获得长期生存;转移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了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膝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60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统计和分析了近21年经病理确诊的膝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607例。肿瘤好发年龄在11-3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1.52:1,病变部位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其比例为1.25:1。良性肿中,骨软骨瘤占44%,骨巨细胞瘤Ⅰ-Ⅱ级占31%。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占66%。瘤样病变共58例。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检查和手术被认为是较安全的新技术,美国在1983年底的大宗病例统计118,590例次膝关节镜术中,共有并发症930例次,总的发生率为0.8%。其中以关节积血(23.5%)、器械折断(16.7%)、血栓性静脉炎(14.7%)、术后感染(10.2%)和神经损伤(6.8%)为多见,约占并发症总数的72%(670/930)。另有6例腘动脉损伤,其中4例最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交通事故致股骨髁间骨折的治疗及治疗后并发膝关节强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对68例该种类型的骨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骨折的膝关节面基本达解剖复位,40例骨折愈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强直。结论 并发膝关节强直的病例宜尽早行膝关节粘连松解+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应强调关节的主动运动对关节功能恢复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报告血友病性骨假瘤8例9个部位,其中血友病A 7例,血友病B 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8~24岁。位于股骨下段4例,指骨2例,趾骨1例,另1例在两个部位(指骨和跟骨)先后发病。多数有外伤史(占7/9)。4例5个部位发生干手或足骨者以局部膨胀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3例继发皮肤溃破出血。4例股骨病变都在外伤后出现肿痛和畸形,其中3例继发病理性骨折。3个手指施行了截指术。跟骨病变采用放射治疗。文章对血友病性骨假瘤的发病机制,避免误诊,继发病理性骨折或浅表组织溃破出血的处理。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镜术是一种较难的新技术,故到目前为止,国外仅有一些少量病例的报告,而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87年初开始将本技术应用于临床,一年多进行了7例共10个髋关节,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自25~66岁,平均40岁。病期自4个月~10年不等,平均2年半。均系经4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而无效的病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6个髋,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骨关节炎4个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疗效属“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