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让造影导管进入右冠状动脉比进入左冠状动脉,在技术含量上要多一些,难度要高一点.而冠脉起源异常往往造成常规介入诊治技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2.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Ⅱ组)32例和对照组(Ⅰ组)34例。Ⅰ组常规口服胺碘酮,Ⅱ组口服胺碘酮加贝那普利,观察12个月。结果Ⅱ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左房内径亦有显著性缩小。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能更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3.
何燕红  许达亮  徐进芳  韩亚岩 《广州医药》2021,52(4):117-119,126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采用诺欣妥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将2020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以常规抗心衰治疗与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诺欣妥治疗,统计分析用药后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木耳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木耳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和消退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消退组。每组10只,实验期为16周。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前8周喂饲普通饲料 高胆固醇,后8周喂饲普通饲料;消退组前8周喂饲普通饲料 高胆固醇,后8周喂饲普通饲料 多糖。实验期间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TC)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物的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木耳多糖具有明显降低血中TC、TC、LDL,升高HDL以及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缩小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论:木耳多糖除具有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外,还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痛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8例冠心病(CHD)病人依据病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及对照组40例健康人。检测各组血清Hcy及血清hs-CRP的水平,比较冠心痛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及SAP组与ACS组之间差异。结果CHD组Hcy和hs-CRP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SAP组(p〈0.05)。结论Hcy和炎症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期(DAACH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双鸭山煤炭总医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DAA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3例)给予吸氧、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hBNP,抗心力衰竭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心功能指标均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6 min步行运动耐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4.3%vs 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1,P=0.016);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14.2±3.2)d vs(17.4±4.4)d](t=3.413,P=0.001)。③联合治疗组出现低血压、头痛等不良反应比例低于常规治疗组(14.7%vs 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1,P=0.007)。结论在对DAACHF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rhBNP能显著地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同时能减缓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清Ⅰ型前胶原(proeollagenⅠ.PCI)端肽.Ⅱ型前胶原(PCⅡ)端肽含量的影响,探讨螺内酯能否抑制AMI后胶原合成以及阻抑AMI后早期左室重塑。方法:44例AMI未经静脉溶栓或溶栓未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1例.螺内酯组17例,卡托普利组1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44倒患者发病后1周、4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Ⅱ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NP)含量.超声心电图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问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室重量。结果:①AMI后4周.螺内酯组血清PINP,PinNP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Ⅰ/Ⅲ高于常规治疗且与卡托普利组无明显差异;②螺内酯组治疗21天后其血清PⅠNP,PⅢNP及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下降.而Ⅰ/Ⅲ比值升高(P〈0.05);③AMI后28天血清PinNP含量与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711、P〈0.01.r=0.480、P〈0.01)。结论:螺内酯可以抑制AMI后PCⅠ、PCⅡ合成,从而减轻左室重量.抑制一已、室腔扩张,阻抑AMI后早期左室重塑,其效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相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