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拳击运动员第1掌骨骨折11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对1992年~2003年间,本中心医务科收治的参加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年赛的11名第1掌骨骨折男子拳击运动员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其中左手第1掌骨骨折5例,右手第1掌骨骨折3例,左手第1掌骨通关节骨折(Bennett氏骨折)3例,详细资料见表1。表1 11名第1掌骨骨折拳击运动员基本情况病例体重级别(kg)训练年限受伤时间出拳动作着力部位击打部位其他原因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制动时间正常训练1+91 2比赛右摆拳第1掌指关节桡侧部前额外拳套小横断夹板4周6周后2 81 3比赛右摆拳第1掌指关节桡侧部前额外—横断夹板4周6周后3 81 3教学比赛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对累及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颅内胶质瘤患进行术前、术后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即对患手指运动的皮层定位检查,分辨这些重要的功能皮层区与病变的相邻关系。方法 对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采用血氧依赖水平(BOLD)原理进行扫描,并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相应的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均能在脑功能成像中表现局部功能活动区(相应的手指运动支配功能区)规律的信号一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由于病变造成的皮层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在常规MR成像后进行功能性MR成像研究,对需实施颅内占位病变,特别是对额、顶中央沟累及运动皮层的胶质瘤切除术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NYHA分级Ⅱ~Ⅲ级)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 mg/d,随访6个月,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6)%比(7.4±3.7)%,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8)mm比(5.4±5.4)mm,P>0.05],血压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5±5.4)mm Hg比(11.5±3.9)mm Hg,舒张压(10.8±3.6)mm Hg比(8.9±4.3)mm Hg,均P>0.05)].结论在小样本观察中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至少等同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4.
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随着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临床上引起药疹的药品种类也不断增加,为了探讨儿童药疹的年龄分布、皮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本文对120例住院儿童药疹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体红细胞敏感性紫癜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红细胞敏感性紫癜亦称戈--戴氏综合征(Gardner-Diamond Syndrome),疼痛性瘀斑性紫癜或疼痛瘀斑综合征,由戈登纳(Gardner)等,于1955年首先报告本病皮肤症状为自发性瘀斑、伴有肌肉疼痛等症状.临床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齐刺法加温针灸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60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环跳穴齐刺法为主并加温针灸治疗.结果治愈45例,好转15全,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铊201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将102例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2例和非代谢综合征(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负荷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两组患者铊-201核素心肌显像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诊断敏感性84%、特异性35%,对照组敏感性78%、特异性52%.两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患者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血糖升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6例ACS患者入院4d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根据空腹血糖,把患者分为糖尿病血糖异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结果:496例(63·1%)ACS患者空腹血糖>6·67mmol/L,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218例(27·7%),血糖升高组多为高龄女性,住院期间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血糖升高是影响ACS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血糖升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支架释放同时推注造影剂(Simultaneous injection contrast,SIC),判断支架贴壁情况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支架小梁与血管内膜之间距离,对比评价SIC方法,判断术后即刻支架贴壁情况的实用性。方法:入选21例原位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同时通过释放支架,同时推注造影剂(SIC)方法判断支架大体的贴壁情况,同时记录支架的型号释放压力等,之后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精确判断支架的贴壁情况,并对OCT图像每隔1 mm的横截面的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两者的结果对比,评价SIC方法在支架贴壁情况中的实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34枚,其中2个支架节段用SIC及OCT判断均存在贴壁不良,11个支架节段SIC判断贴壁良好,而经OCT检查发现存在>1%的支架小梁贴壁不良。SIC和OCT检查均为贴壁良好的支架节段有21个。结论:SIC方法是在临床实践中一种简便实用的判断支架贴壁情况的方法,虽然其准确性难以与OCT相媲美,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