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报道一种简易经济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抗原制备的新方法.经动物免疫获得了抗体,该抗体对AFB1和黄曲霉毒素M1(AFM1)具有高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模型方法对江苏启东有肝病史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五次前瞻调查的病因学研究。筛选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性别、HBsAg、肝癌家族史和肝病类型。应用几种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各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和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作出估计;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原发性肝癌发病作用的大小。提出了今后对该人群防治策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随着对HBV认识的深化及边缘科学知识的借鉴,各种检测HBV的血清学方法相继建立。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和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是检测HBsAg的常用方法。我们用该二法对曾患肝炎或有HBsAg携带史的患者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尿中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黄曲霉毒素M_1(AFM_1)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系统,以免疫浓缩和高压液相(HPLC)系列,在肝癌高发现场测定了150例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肝癌高危人群累积尿中AFM_1量,结果≥5ng/L尿占52.67%(79/150),ALT异常者尿中AFM_1阳性率(73.04%,52/71)显著地高于ALT正常者(34.18%,27/79)。长期肝病史(≥10年)及大量饮酒(酒精量≥50g/日)与肝功能持续不正常明显相关,4例肝癌病人尿中均有一定量的AFM_1排出,指出对多次累积尿进行AFM_1测定是研究人群黄曲霉毒素(AF)暴露量的一种可取的方法,提示了AF暴露量与慢性肝炎及肝癌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普遍认为HBsAg携带者是一组肝癌高危人群,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HBsAg持续阳性者,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人群。本文用前瞻观察的方法,研究了455例HBsAg阳性者的血清HBsAg自然转归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1988年7月在对启东市某区成年人男性进行肝功能及HBsAg普查  相似文献   
6.
众多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摄入黄曲霉毒素(AD是人类原发性肝癌(肝癌)的重要病因。测定人尿中黄曲毒毒素M_1(AFM_1)排出量,能灵敏、确切地反应Af摄入水平。本文对肝癌高发区部分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尿中AFM_1排出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选居住肝癌高发区,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半年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25~60岁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检测对象,共72例。尿样搜集:每月定期搜集被检对象晨尿1次,每1次100ml,混合保留在同一塑料桶内,存于-20℃冰柜中,6个月后进行测定。尿中AFM_1测定:(1)受检尿的前处理:取350ml混合尿,通过串接的G_2、G_3、G_4玻璃球过滤器,滤过的尿液以1.0~1.5ml/min速度通过抗-AFM-1层析小柱,而后用100%甲醇洗脱,搜集洗脱液作测定用。  相似文献   
7.
HBsAg携带者518例与肝癌发病关系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肝癌高发区518名男性HBsAg携带者随访研究两年,肝癌发病率为965.25/10万,为当地自然人群中男性,在相同年龄区间,同一时期发病率(179.11/10万)的5.39倍,提示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启东肝癌高发区主要危险因素的病因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HBV感染、肝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与原发性肝癌(PHC)联系密切,OR分别为25.0、4.0和3.0;析因分析提示,HBV感染在PHC发生中的作用远远高于其它危险因素,HBV感染与PHC间确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