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QTd)可以反映左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QTd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病人〔1〕。本文观察了34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应用氯沙坦钾前后的Q...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心内科及急诊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120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的ST段达稳定下移50%的时间,分为30min内(n=34)、60min(n=49)、90min(n=37),分别测定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幅度及射血分数。结果抬高的ST段稳定下移5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P<0.05),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及左室前壁收缩功能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及左室前壁的收缩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胶南市1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措施方面的状况及演变,为今后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对胶南市4家市级医院1992、1997、2002年3个全年段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共调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90例,其中男性占64.2%,男性多于女性(χ2=10.33,P<0.01),10年内平均年龄由(58.1±10.3)岁上升到(66.4±10.1)岁(F=4.86,q=5.34,P<0.05)。1992、1997、2002年住院天数分别为(27.8±34.1)、(19.2±11.7)(、13.7±11.7)d,逐年缩短(F=6.72,q=4.23~5.52,P<0.01);发病至入院时间由(29.0±24.7)h缩短为(11.3±13.6)h(F=6.13,q=5.67,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个年度分别为43.1%、26.2%和16.6%(χ2=18.92、10.34,P<0.01)。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率分别为11.8%、20.6%和27.4%。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降脂药物的使用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2年度溶栓治疗使用率为18.4%,行急诊PTCA及支架置入术1例。结论1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大进步,积极把这些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实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伪膜性肠炎17例临床分析(摘要)鞠森1崔玲2近3年来我们收治伪膜性肠炎(PMC)病人1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7例病人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1~78岁,平均57.8岁。临床表现:腹胀、腹泻17例,腹痛14例,发热13例,大便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6.
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Td及QTcd明显增大。本文目的即在研究氯沙坦钾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Td及QTc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8年4月至1999年1月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9~83岁,平均67±8.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心功能为Ⅱ~Ⅲ级(NYHA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逄淑兰  李海云  鞠森 《临床荟萃》2012,27(11):980-98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发病率约为0.5~1.0/10万人口,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数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MI病人208例,按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分为A(无心绞痛史)、B(有心绞痛史)2组。比较两组病人HRV、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HRV各项指标如NN间期的标准差、短时程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连接NN间期均方差值的均方根、全程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B组均高于A组(t=2.862~3.675,P<0.01)。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高于B组(χ2=7.79、7.18,P<0.01)。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别。结论梗死前心绞痛能使AMI病人HRV增大,同时能够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CI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成爱  沈建妹  鞠森 《山东医药》2011,51(18):47-48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STEMI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冠脉造影后行PCI,并于第1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对照组在冠脉造影后即静脉注射替罗非班0.5 mg;继之两组给予替罗非班0.15 μg/(kg·min)静滴24~36 h.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3.5%(43/46)、78.2%(36/46),TIMI 0~2级发生率分别为6.5%(3/46)和21.7%(10/46),两组相比,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30 d的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3.0%(6/46)、30.4%(14/46),两组相比,P<0.05.两组未见大出血及心包填塞.结论 PCI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能够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安全及有效预防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缺血再灌注损伤(I/R)[1]是缺血一段时间的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其代谢功能及结构的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现象.2003年Zhao等[2]提出另外一种内源性心脏保护形式--缺血后处理:是指心肌缺血后,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循环,然后才给心脏充分再灌注,以减轻心脏的再灌注损伤.我们通过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治疗中进行缺血后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