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性,8个月,体重8.3 kg,身高69 cm,体表面积0.38 m2,心功能Ⅲ级.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右心室双出口(SDD型)、肺动脉狭窄合并单心房、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100%O2常规用于麻醉前预先吸氧和麻醉诱导.吸高氧浓度更快地发生肺不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麻期间损害肺气体交换.我们用气管插管后0.5 FiO2混合空气和100%O2的通气效果,评价损害气体交换的发展过程.方法:102名年龄1月~15岁,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病人,均100%O2麻醉前预先吸氧3min和(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2min,接下来气管插管.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9例0.5FIO2和空气混合通气,Ⅱ组53例100%O2通气.分别于预先吸氧前和气管插管后30min、入ICU、拔管后30min、术后前三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做记录接着计算PaO2/FiO2比值.结果用t检验和单相方差分析.P值<或=0.05结果相差显著.结果:PCO2值入ICU(C)时CO2交换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aO2术后在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1.5L/min FIO2面罩吸氧两个时间点动脉血氧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aO2/FiO2值在插管后30min(B)、入ICU(C)60%FiO2、拔管后30min(D)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值<0.03).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患儿全麻时,0.5 FiO2混合空气通气较100%O2通气能够显著的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先心病术后长期机械通气的治疗经验,比较监护治疗策略调整前后的治疗效果,提高监护质量.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ICU收治先心病术后长期机械通气婴儿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4 h 2例(4.0%),~28 d 10例(20.0%),~6个月26例(52.0%),~11月12例(24.0%).平均体质量为(4.9±1.4)kg.以监护治疗策略调整(2006年12月底)为界将50例分为2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的病例,B组27例,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的病例.观察两组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的差别.结果 A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时间及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低心排血量(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感染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肺损伤、肺动脉高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是造成本组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监护滞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控制肺动脉高压、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有利于婴儿术后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主动脉弓中断及合并畸形一期矫治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19例主动脉弓中断及合并畸形婴儿行一期矫治术,全组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采用常规超滤及改良超滤,入室至深低温停循环前均以前列腺素E1(PGE1)10~30ng/kg·min输注。结果转流时间为(87±72)m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67±42)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5±23)min。停机后下肢动脉压力超过上肢11例,与上肢相同4例,上肢动脉压力超过下肢4例。无麻醉并发症。16例痊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适当的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成功进行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纤维结肠镜检查28例异丙酚麻醉深度判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吉峰  方伟敏  陈丽 《人民军医》2001,44(7):397-399
非住院手术的麻醉在日常麻醉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 ,在美国已达 6 0 %以上[1] 。在我国因受诸多因素影响 ,其发展尚属起步阶段 ,但也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门诊麻醉的最大问题是麻醉的安全性。我们总结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共 2 8例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的变化来监测麻醉深度 ,指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应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 2 8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 ,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 4 8±11 2 8岁 ;体重 6 3 5± 11 78kg。1 2 麻醉方法 开放静脉 ,监测仪器连接妥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婴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23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诱导前15~20min在父母陪伴下口服咪达唑仑糖浆0.5mg/kg,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3~5μg/kg和维库溴胺0.08~0.1mg/k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20~30μg/kg为主,复合吸人少量挥发性麻醉药(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后经鼻腔行气管内插管,均为套囊气管导管。监测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道压力,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CO2。定期监测血气、生化,根据结果及时纠正各种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行左桡动脉或肱、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力。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连续监测鼻咽温及肛温,监测体外循环前、中、后尿量。结果全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30~2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0~180min,均用小剂量多巴胺;45例加用硝酸甘油,107例加用肾上腺素,55例要合用异丙肾上腺素。开放升主动脉后205例自动复跳,占92.3%。全组无麻醉方面并发症。结论平稳的麻醉诱导、维持,积极、适时的心功能支持,熟练快速的麻醉操作,注重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婴儿复杂性先心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Llion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于生后1周、1个月及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29%、52%和89%,且只有伴肺动脉狭窄者可以生存。因此,对TGA病儿以尽早手衍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措施。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共施行新生儿大动脉调动术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麻醉处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0.7%,1岁以内的自然病死率为20%犤1犦。对一些重症或复杂心血管畸形的患者,在婴儿期给予手术矫治能挽救患者生命。可靠的麻醉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尤其患者年龄小、体重轻、病情重者在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自1997-01~2001-10连续为305例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男197例,女108例。年龄最小4d,最大11.8个月,平均(6.1±2.8)月。体重2.7~10.5kg,平均(6.3±1.3…  相似文献   
9.
3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围术期麻醉处理。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共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0天-1岁,其中新生儿6例,1~6个月22例,6个月-1岁5例,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哒唑仑糖浆0.5mg/kg。开放静脉通道,麻醉诱导后鼻腔内气管插管,左侧桡动脉穿刺测有创血压,右侧深静脉置双腔管,静吸复合麻醉,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压力控制呼吸,呼气末正压2~3mmHg。使用正性肌力药支持体外循环前后循环功能。结果全组围术期麻醉平稳顺利,其中6例急诊抢救,6例急诊手术。30例为中低温下手术,3例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给正性肌力药后主动脉开放全部自动复跳,顺利撤离体外循环。术后4~6h麻醉清醒,24—72h拔掉气管插管,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余均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麻醉只要避免心肌抑制,合理用药,加强监测,能降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0.
小婴儿体外循环173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73例半岁内婴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提高小婴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率.方法⑴选择精良的CPB设备,减少晶体预充量和库血用量.⑵术中传统超滤和停转流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⑶体外循环方法为深低温停循环(57例)、深低温低流量(53例)、中低温中流量(39例)、浅低温高流量(24例).结果治愈161例,死亡率6.94%,无严重的CPB并发症.结论提高小婴儿CPB质量是其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