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MSCT)与DSA2种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应用心脏动态体模,设定心率为0、50、70、90次/min,对内径3mm的模拟冠状动脉(内设25%、50%、75%3段狭窄)及内径4mm的模拟带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段内设50%、75%2段狭窄)分别进行MSCT与DSA成像,将MSCT与DSA对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SCT对25%、50%、75%3段狭窄的平均测量值为(30.0±1.4)%、(49.5±1.3)%、(72.9±3.9)%(P值分别为0.005、0.531、0.369);DSA分别为(24.8±2.0)%、(48.2±2.1)%、(75.3±2.4)%(P值分别为0.883、0.180、0.796)。(2)MSCT图像伪影随心率增快而增加,心率≥70次/min影响变明显;DSA不受心率影响,所有心率下都可清晰地显示狭窄程度,无伪影。(3)MSCT与DSA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5,P=0.000)。(4)MSCT可同时显示支架及支架内狭窄,但显示支架内狭窄能力有限,对50%狭窄分别显示为(46.4±4.5)%(心率为0)和(43.6±5.7)%(心率为50次/min),与标准值(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狭窄,但不能很好显示支架形态。结论(1)MSCT与DS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MSCT受心率的影响大,时间分辨率有待提高,作为排除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判断尚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管径较粗和低心率条件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下室加入培养基和hMSC,上室加入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悬液,共培养36 h,酶标仪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检测及细胞计数法观察侵袭能力的变化。CCK-8法检测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PCR检测共培养前后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OPN)、唾液酸蛋白(BSP)、α-V基因、增殖相关基因TGFβ1和PDCD4的表达差异。结果 (1)侵袭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镜下观察实验组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OD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CC97-H与hMSC共培养后OPN、BSP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α-V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MHCC97-L与hMSC共培养后OPN、BSP、α-V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2)增殖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OD值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TGFβ1基因表达上调(P0.05),而PDCD4基因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HCC97-L实验组PDCD4基因表达上调(P0.05)。结论 hMSC使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调,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TGFβ1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对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1慢病毒载体,eGFP为报告基因,转染hMSC。Transwell法检测hMSC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CCK-8法检测与hMSC共培养前后MHCC97-H增殖能力的变化。PCR法检测转基因hMSC与MHCC97-H细胞共培养前后转移相关因子基因α-V、肿瘤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凋亡因子PDCD4等基因表达。结果 MHCC97-H与hMSC细胞共培养后,MHCC97-H增殖能力增强,hMSC TGFβ1基因过表达组对MHCC97-H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MHCC97-H与hMSC细胞共培养后,侵袭能力增强,hMSC TGFβ1基因过表达组对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MSC基因转染组TGFβ1表达明显增高。hMSC基因转染共培养组MHCC97-H细胞TGFβ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hMSC基因转染共培养组MHCC97-H细胞α5基因表达降低。hMSC基因转染共培养组MHCC97-H细胞PDCD4基因表达降低。结论转基因hMSC具有抑制MHCC97-H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针对乳腺癌细胞表面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 SSTR)的特异性磁共振分子探针,探讨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成像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偶联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与生长激素抑制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 OCT)偶联,制备特异性磁共振分子探针SPIO-OCT。用MTT法分析不同浓度探针对标记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普鲁士蓝染色评价其细胞磁性标记情况,并对不同浓度的探针、不同数目的标记细胞行体外磁共振成像。细胞磁性标记对照组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Resovist)。结果:细胞被分子探针磁性标记后,胞质内可见蓝染颗粒,且探针标记浓度越高,胞质内蓝染颗粒越多;分子探针细胞阳性标记率达96.15%,高于对照组(80.00%);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探针对细胞增殖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针在Fe2+ 浓度为20 mg/L时,T2WI呈明显低信号、无磁敏感伪影,此浓度标记的细胞数量越多,T2WI信号降低越明显,6×106个磁标记细胞T2WI上呈显著低信号。结论:磁共振分子探针SPIO-OCT可安全、高效标记SST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其理想标记和成像浓度为Fe2+ 20 mg/L,体外核磁信号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磁标记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CT在SARS诊断中的研究现状.方法:综述近期国内外有关SARS胸部CT研究资料.结果:CT可明显提高肺内SARS小病灶及间质纤维化的显示,特别是薄层CT或HRCT.SARS的CT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根据CT影像表现,可将SARS分为发病早期,进展期和恢复期.各期具有不同的动态影像表现和相应的肺实质及肺间质病理改变.结论:胸部CT在SARS诊断中是确定诊断和病情观察的重要方法.在SARS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尚待结果,病毒颗粒未分离出之前,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并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fTLD)的颈胸部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21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经病理诊断PLTD累及颈胸部者共16例,分别行颌面部MRI、CT、胸部CT以及PET/CT,分析病变影像特征.结果 累及咽部者4例,表现为咽部肿块并中央坏死;肺部3例,肺内团块影,界清,偶伴磨玻璃影;乳腺2例,乳腺结节影,PET/CT呈高代谢表现;仅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PTLD可累及淋巴结及结外组织,颈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尤其PET/CT在早期发现病变、鉴别诊断、指导活检部位及监测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化学趋向性和归巢作用,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防止复发转移具有良好的效果。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动物模型对肝癌组织的影响情况及对肝癌转移潜能影响。 方法:制作高转移潜能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接种肿瘤后第7日开始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105/次,2次/周;对照组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0.2 mL/次,实验开始后每4 d用测量肿瘤体积,肿瘤接种后14 d(2周),21 d(3周),28 d(4周),35 d(5周),42 d(6周)处死动物,称质量,取瘤块,称瘤质量,计算肿瘤质量抑制率。PCR检测动物模型标本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骨唾液蛋白、整合素αⅤ基因的表达,及肿瘤标本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第3周时肿瘤的质量抑制率效果最好,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的抑制率逐渐下降。肝癌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指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代表肿瘤凋亡指标的因子呈两极分化表现,抗凋亡bcl-2因子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凋亡因子bax、caspase3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动物模型肿瘤抑制效能随时间而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3周对肝癌抑制效果最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能减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的转移潜能具有抑制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64层VCT冠状动脉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评估64层容积CT(V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应用心脏动态体模,设定心率0、50、70、90次/min,对内径3mm和5mm的模拟冠状动脉(内设25%、50%、75%3段狭窄)及内径4mm的模拟带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段内设50%、75%2段狭窄)分别进行VCT成像,将VCT对应数据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VCT对3mm和5mm模拟冠状动脉25%、50%、75%3段狭窄及管腔内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0.61±0.02)mm、(1.11±0.06)mm、(1.68±0.05)mm、(2.28±0.06)mm(单样本P值0.001、0.001、0.000、0.000)和(1.14±0.04)mm、(2.30±0.04)mm、(3.50±0.04)mm、(4.71±0.04)mm(单样本P值0.010、0.003、0.001、0.001);3段狭窄的平均百分比测量值分别为(26.8±0.6)%、(48.6±0.7)%、(73.8±0.9)%(单样本P值0.009、0.145、0.075)和(24.1±0.6)%、(48.9±0.8)%、(74.4±0.7)%(单样本P值0.066、0.071、0.139)。(2)VCT图像伪影随心率增快而增加,3mm模拟冠状动脉更严重;心率70次/min以上影响变明显。(3)VCT可同时显示支架及支架内狭窄,但显示支架内狭窄能力有限,对4mm模拟冠状动脉50%狭窄显示为46.4%(0次/min)和43.6%(50次/min),与标准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支架段的内腔径〔平均(2.16±0.13)mm〕<正常段〔平均(3.22±0.1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心率90次/min时,机架转速0.42s/r较0.35s/r测量效果好(配对t检验,P=0.036)。结论(1)V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很可靠,但受心率的影响大,时间分辨率仍有待提高。(2)VCT在管径较粗和低心率条件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价值。(3)优化扫描参数同后处理一样可以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一种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基序多肽的钆(Gd)类小分子MR分子探针,以特异性显示高表达整合素avβ3受体的肿瘤.方法 肼基烟酰胺(HYNIC)-RGD在乙二胺二乙酸(EDDA)存在的情况下,用三氯化钆(GdCl3)进行标记,用固相萃取(SPE)方法进行分离,得到分子探针Gd-EDDA-HYNIC-RGD.对分子探针进行紫外和MRI信号检测,测量弛豫率.进行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细胞毒性实验,将分子探针稀释成0.40、0.20、0.10、0.05 μmol/ml 4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20μl加入到含有人肝癌细胞的培养板内,测量吸光度值,并与未加分子探针的对照组吸光度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EL-7402人肝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avβ3受体表达,用免疫荧光观察受体-配体结合情况.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为3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射0.2 ml分子探针、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和生理盐水,平扫加注药后即刻、30、60和90 min以及24 h分别进行图像采集,对0和90 min信号变化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Gd-EDDA-HYNIC-RGD分子探针被成功分离,MR T1 WI信号较强;分子探针弛豫率为3.31 mmoL/s;分子探针浓度在0.1 μmoL/ml以下比较安全;BEL-7402人肝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表达avβ3受体;受体-配体在体外可以特异性结合;体内实验表明,肿瘤部位平扫和增强90 rain后的平均信号强度分别为2247.6±39.0和2820.9±35.2,增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31,P<0.05);肌肉部位则为1824.2±32.8和1845.8±27.2,信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肿瘤信号与肌肉信号两者差值(423.4±56.7和975.1±32.1)有统计学意义(t=-24.650,P<0.05).肿瘤在注射分子探针、Gd-DTPA和生理盐水后具有不同的增强特点:分子探针组在0~90 min内逐步增强,在90 min信号最强;Gd-DTPA在注药后30 min信号最强,其后迅速减低;生理盐水组基本无增强;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为典型的恶性形态,血管丰富,可见大量坏死灶.结论 Gd-EDDA-HYNIC-RGD有望成为一种新的MR分子探针,显示高表达avβ3受体肿瘤,为临床提供一种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能手段.  相似文献   
10.
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侵犯乳腺很少见。在为数不多的病例报道中,淋巴瘤更多见,白血病相对少见,多发性骨髓瘤则更罕见[1]。淋巴瘤和白血病约占乳腺所有肿瘤的0.25%[2]。所有类型的白血病均可累及乳腺,其中大部分为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第2位[3]。在发现和随访白血病乳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