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影响胫骨平台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并随访的5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z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4例,Ⅲ型4例,Ⅳ型15例,V型4例,Ⅵ型2例.除Ⅰ型3例在C型臂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外,其余49例均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复位并植骨.结果 52例均获得8~50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Ghazavi等提出的改良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优32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达到84.16%.结论 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三柱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软组织保护与修复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单侧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的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载荷分享评分(LSC)为4—6分的56例单节段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行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28~54岁,平均45.7岁。Lsc评分,4分15例,5分30例,6分11例。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7.2%±2.6%%恢复到术后96.8%±2.5%,末次随访时为9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643,P〈0.0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5.8°±5.1°。恢复到术后1.3°±5.1°,末次随访维持在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36,P〈0.05)。末次随访VAS平均为1.1±0.6。结论:后路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的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安全有效,且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优势,可以作为轻中度不稳定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胸腰段骨折患者48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不需要行椎板减压手术,2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6例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所有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比较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疼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经椎旁肌入路组较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在无神经损伤的的胸腰椎骨折中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是符合现代骨科微创理念的使用价值很高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与保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24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前路手术治疗131例(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112例(保守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采用日本N’NAKANO和T’NAKANO评定标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总体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7.0%和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9d和16.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0.5±1.7)d和(14.4±7.2)d,治疗后麻木缓解时间分别为(2.0±6.9)d和(17.3±11.7)d;复发率分别为2.3%和2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有1例患者并发植骨移位,2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术后取骨处疼痛,其余病例无神经根、脊髓损伤及椎体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与保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体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路手术治疗减压彻底,见效快,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迅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理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并随访的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4例,Ⅵ型2例。按照罗从风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15例,三柱骨折6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胫骨平台外侧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后柱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预弯后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21例均获得8~36个月随访,平均12.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Ghazavi等提出的改良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85.71%。结论:运用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三柱固定技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