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的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中心就诊的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临床处理和妊娠结局。结果 23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纳入研究,其中8例行期待治疗,分娩4例,分娩孕周为36~39周,1例引产,3例随访中。4例行射频消融减胎术,1例孕32周分娩,1例因骨骼发育异常终止妊娠,2例随访中。11例直接终止妊娠。随访者泵血胎均生长发育良好,分娩新生儿随访未见不良结局。结论 TRAP分期用于临床评估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病情、评价有无宫内干预指征,简单有效。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应加强对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的认识,重视早中孕期发现的双胎之一死胎,提高早期诊断率。期待治疗的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者终止妊娠时机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游一平  雷莹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096-2099,2103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1月住院治疗的139例前置胎盘,其中合并胎盘植入17例。结果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12.23%;很少发生产前出血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多有胎盘植入;胎盘植入组即使产前出血,其次数及出血量较无胎盘植入者低。结论 对不发生或极少发生产前出血,有多次孕产史的中央型前置胎盘,要考虑胎盘植入。浆膜面全肌层缝扎止血法可成功保留子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6-9月产前门诊建卡检查孕妇,以《妇产科学》诊断GDM标准,其中正常妊娠50例,产前检查诊断为GDM孕妇7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66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和HbA1c,并比较各组孕妇三指标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可靠性、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的GCT及HbA1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耐量受损组相比,GDM组的GCT及HbA1c水平同样均显著升高(P〈0.05);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FPG、OGCT、HbA1c诊断阳性率大小顺序为HbA1c〉OGCT〉FPG;GDM筛查中HbA1c敏感性、可靠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7.9%、98.2%和81.8%,均显著高于FPG、OGCT(P〈0.05)。结论 HbA1c在GDM患者诊断中具有快速,阳性率、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在临床GDM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莹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51-252
目的对自然受孕双胎与辅助生殖受孕双胎妊娠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分娩的双胎产妇2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受孕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受孕,产妇155例,为对照组;一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产妇113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孕周、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健康状况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在孕周、娠并发症、新生儿健康状况、术后出血量等临床数据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在孕周、并发症及新生儿等临床数据方面无明显差异,只要做好围生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便可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常妊娠孕妇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规律. 方法 测定153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3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蛋白肽A(F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PA、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双胎中晚孕期选择性减胎与自然减胎的妊娠结局,以及中晚孕期氯化钾减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门诊就诊的39例因双胎之一胎儿畸形进行选择性减胎的患者(选择性减胎组)和32例非医源性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患者(自然减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39例选择性减胎均成功,且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28 d内均无新生儿死亡;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较自然减胎组延长约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略高于自然减胎组;两组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减胎组患者流产率、胎膜早破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和贫血发生率分别为0.00%(0/39)、17.95%(7/39)、7.69%(3/39)、2.56%(1/39)和0.00%(0/39),均低于自然减胎组患者的6.25%(2/32)、18.75%(6/32)、9.37%(3/32)、18.75%(6/32)和3.12%(1/32)(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减胎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7.69%(3/39),高于自然减胎组患者的6.25%(2/32)(P0.05)。结论选择性减胎有利于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并未增加对胎儿的不利因素;对于有明确减胎指征者,选择性减胎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SP)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8例E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4组(a组<28周,b组28~296周,c组30~316周,d组32~336周),分析比较各组采取保守治疗的产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ESP母儿并发症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a组最高,b组次之,且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结论]在加强母胎监护的同时,ESP患者经期待治疗,可以适当延长孕龄,从而取得较好的围生儿结局而不增加孕产妇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出生前后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renal pelvis,APD)预测胎儿肾积水患儿在随访期间行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通过产前超声检出孕中期APD≥4 mm或孕晚期APD≥7 mm胎儿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胎儿肾积水患者出生后结局分为手术和非手术,在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分别比较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的APD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8例患儿(161肾),36例患儿(40肾)因出现临床手术指征而行肾盂成形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的APD值均是肾积水患儿行肾盂成形术的危险因素。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APD值分辨肾积水患儿出生后行肾盂成形术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5 mm、16.4 mm和15.5 mm,灵敏度分别为75.7%、70.3%和83.8%,特异度分别为79.0%、90.0%和87.0%。当孕中期APD值为7.5 mm、孕晚期APD值为16.4 mm或出生后1个月APD值为15.5 mm时对预测行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最佳(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85.0%)。结论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的APD值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儿出生后行肾盂成形术的概率。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可以更好地预测UPJO患儿出生后行肾盂成形术的最佳临界值,但在妊娠中期就可以对手术风险较高的患儿进行筛查。结合胎儿期及出生后APD值,可以提高预测UPJO患儿行肾盂成形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4043例妊娠期葡萄糖筛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的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50 g GCT)对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孕妇年龄、体重及孕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6月在该院门诊接受糖筛查的孕妇4 043例,按孕龄分为3组:孕<24周组(A组),孕24~28周组(B组),孕>28周组(C组),对GCT阳性的全部通过75 g糖耐量(OGTT)试验,根据血糖结果又分为3组:正常组,OGTT异常组:糖耐量受损组IGT,GDM组,就研究项目根据孕妇年龄和体重因素,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GCT与OGTT异常检出率不同的孕周B组与C组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GCT和OGTT异常检出率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5岁以下无GDM高危因素的孕妇GDM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龄≥25岁的孕妇.孕妇的平均体重指数(BMI)≥25.1时GCT异常率和GDM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MI<25.1者.结论对孕妇24周后行50g葡萄糖筛查均适宜而不仅限于24~28周;孕妇年龄和体重与GDM发生密切相关,是GDM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肥胖或高龄孕妇应尽早行GCT筛查;25岁以下无高危因素者可不必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