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0.67%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0mg+地佐辛0.1mg/kg,对照组应用0.67%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药液均是30mL。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比较术后8、12、24、48h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8、12、24、4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能够增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臂丛神经阻滞下小儿上肢手术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行上肢骨折手术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ESP组),每组40例。P组采用丙泊酚镇静,ESP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镇静。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时、术中0.5 h、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状态指数(CSI);记录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时间、补救镇痛时间、苏醒后1 min修订面部疼痛评分(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SP组患儿不同时点的MAP、HR明显低于P组,CSI高于P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ESP组各时点的MAP、HR和CSI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ESP组患儿苏醒时间和PACU时间明显少于P组、补救镇痛时间明显长于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患儿苏醒后1 min FPS-R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P组(P<0.05)。ESP组患儿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镇静,可安全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小儿上肢手术,提高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麻(CS)、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3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指导临床合理制订麻醉方案。方法 150例产妇随机分为CS组、EA组和CSEA组各50例,并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CS和CSEA组的麻醉效果好,具体表现为术中疼痛少,肌肉松弛情况好,CS组和C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相比,且CS组和CSEA组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三组给药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值均〉8分。结论 CSEA具有镇痛完全、肌松满意、起效快、术后镇痛等优点,应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在小儿口咽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口咽部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配伍异丙酚行全凭静脉复合全麻,对照观察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苏醒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而瑞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苏醒拔管也更迅速、更安全.结论 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口咽部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