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应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进行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甘丙肽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能够调节能量消耗、促进摄食、增加体重。研究表明,甘丙肽主要通过甘丙肽受体1、5-HT1A受体以及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摄食行为。本文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甘丙肽的调节摄食行为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甘丙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及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中ER、PR和p5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50.0%和46.2%.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在Ⅰ、Ⅱ和Ⅲ级子宫内膜癌中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56.3%和18.2%,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37.5%和18.2%).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p53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p53表达与ER、PR表达有关(P<0.05).结论 ER、PR和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类型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测定对评佑子宫内膜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应用价值、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1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1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5%,妊娠率41.4%。术后12个月内妊娠人数占总妊娠人数的75.0%(36/48)。Ⅰ~Ⅱ期患者妊娠率为71.9%(23/32),与Ⅲ期患者[34.5%(19/55)]、Ⅳ期患者[20.7%(6/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充分利用了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具有诊疗同步、效果肯定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MMP-2为研究对象在肿瘤以及细胞外基质(ECM)中的变化,明确其与调节因子TIMP-2间的相互调节关系。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及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并与30例宫颈炎作对照,研究MMP-2、TIMP-2等在宫颈癌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变化,明确其相互调节关系。结果 MMP-2、TIMP-2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38/51)、47.1%(24/51),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TIMP-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MMP-2及TIMP-2的改变以及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三者表达量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监测妇科恶性肿瘤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隋玉梅 《医学综述》2012,18(17):2799-280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在女性癌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与细胞癌变关系密切。p1F4ARF基因是近年来报道的专职调控细胞周期的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就p14ARF基因及其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肛肠科手术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痛苦,也是最为恐惧的症状。我科2008-01/2009-04采用自制中药熏洗配合人文关怀等整体护理的方法对部分术后敞开创口患者减轻疼痛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0例,女77例,年龄17-62(平均39)岁。病程20 d-32个月,平均病程3.2个月;肛瘘切除术72例,血栓外痔切除术58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67例。1.2护理方法1.2.1术前护理分析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告知手术的必要性,简要介绍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过程,解除顾虑。对少数精神过度紧张患者,术前晚上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手术前日进少量清淡饮食,术前要清洁灌肠。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的优势。方法:为30例患者行开腹手术,54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明确分期后施术,根据患者年龄、分期、有无合并症及生育要求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果: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36.57±83.24)ml,术后平均住院(7.26±0.82)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1.35±7.27)h,6例复发,复发率20.0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7.36±33.73)ml,术后平均住院(4.69±0.77)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1.22±5.45)h,5例复发,复发率9.26%。结论:腹腔镜手术相对开腹手术,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尹香花  苏悦  隋玉梅  成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84-5786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4AR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早期诊断、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PCR方法筛查HPV阴性的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及宫颈浸润癌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染色法检测p14ARF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分析p14AR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p14ARF蛋白特异性表达在HPV阴性的CIN病变、宫颈癌细胞核及胞质中,在正常鳞状上皮和腺上皮中无任何阳性表达信号,且与临床分期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14ARF蛋白检测可作为HPV阴性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指标,并可作为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和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标本袋在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为53例患者施行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术中应用改良标本袋.将用于套镜头的塑料袋根据卵巢畸胎瘤的大小裁剪,结扎任意端,将患侧附件置入标本袋内行畸胎瘤剥除术.结果:5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瘤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