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术后胃肠反流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 835例行腹腔镜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386例,胃空肠吻合(毕Ⅱ式) 1 002例,胃空Roux-en-Y吻合412例,三角吻合35例。结果毕Ⅰ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3例,Ⅱ级反流21例,Ⅲ+Ⅳ级反流5例。毕Ⅱ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39例,Ⅱ级反流67例,Ⅲ+Ⅳ级反流71例。胃空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9例,Ⅱ级反流7例,Ⅲ+Ⅳ级反流3例。三角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例,无Ⅱ、Ⅲ、Ⅳ级反流者。结论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具有较为明显抗反流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以转录后调节的方式改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429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并通过与多个靶基因作用抑制或促进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发挥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miR-429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肿瘤的诊断、耐药、治疗和预后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miR-429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残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术后胃肠反流被认为是最重要因素。本文就胃肠反流与残胃癌发生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以明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上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1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TNM分期、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P <0.05),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一站淋巴结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 <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P <0.05);两组第二站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总数、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残胃癌患者是否应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6例活动状态评分0~3分且年龄>70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残胃癌患者。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又分为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对各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1、3年存活率分别为45.5%、22.7%,而非手术治疗组1、3年存活率分别为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1、3年存活率分别为58.3%、33.3%和3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残胃癌患者依然可以从根治性手术中获益,姑息性手术对提高高龄残胃癌患者生存期无明显意义,根治性手术是高龄残胃癌患者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