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X线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HS)诊断及病变部位的定位.方法 通过颅咽部位X线平片、造影片及CT颅咽部位扫描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OSAHS患者153例X线、CT影像进行诊断分析并进性统计学处理.结果 OSAHS是多种原因、多平面狭窄、多项指标异常,单一者测量少见的复杂综合症.X线、CT均能明确显示阻塞部位及引起病理改变得病因,特别是X线、CT影像结合较其他方法更有优越性.结论 X线、CT结合对明确OSAS诊断及定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行MRI常规序列扫描以及SWI序列扫描,对检出CMBs阳性例数、脑微出血灶位置分布情况、脑微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通过SWI检测均显示出磁敏感效应,SWI主要表现为条状、点状以及类圆形等,检出率为100%;86例常规序列检出CMBs阳性,检出率为76.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90例患者中通过T1WI序列扫描表示病灶显示不明显,通过T2WI序列扫描共检出232个低信号灶。SWI序列共检出1 392个低信号灶。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可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不同状态下正常人群咽腔上气道间隙的变化情况,探讨颅咽侧位投照的最佳体位和状态。材料与方法:分析正常人群站立位、清醒状态及睡眠状态水平颅咽侧位口咽腔上气道间隙的X线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腭水平、舌体平面咽腔气道间隙在清醒状态站立位和水平侧位、站立位和睡眠状态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水平侧位,舌体平面及舌根平面咽腔气道间隙有统计差异(p﹤0.01,p﹤0.05);软腭水平清醒状态及睡眠状态水平侧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眠状态下水平侧位投照能真实反映上气道间隙的情况,但其操作略为复杂,因此颅咽侧位投照的最佳体位和状态是清醒状态下水平侧位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弥散成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TIA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检查,对比分析2组的TIA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期与缓解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4%、9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71.8%;观察组的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P均0.05。结论: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TIA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且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CT与磁共振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CT与磁共振的图像特点和病灶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发现病灶数量41个,其中基底节区12个,丘脑8个,脑干6个,小脑4个,额叶5个,枕叶3个,顶叶2个,颞叶1个。磁共振检查发现病灶数量91个,其中基底节区21个,丘脑17个,脑干13个,小脑12个,额叶10个,枕叶9个,顶叶5个,颞叶4个。 CT与磁共振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单发40例,多发19例,病灶主要集中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部位,病灶直径2.2mm~14.5mm。在CT图像上,病灶为低密度、略低密度。在磁共振图像上,病灶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T2 FLALR高信号,DWL明显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对病灶进行准确的显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锥形束CT联合实质血容量评估技术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TACE治疗,根据是否给予锥形束CT联合实质血容量评估技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锥形束CT联合实质血容量评估,对照组术前给予DSA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后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昔酶(AFU)及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TACE次数(2.1±1.0)次,低于对照组的(2.9±1.1)次(P <0.05)。观察组3年期生存率为42.2%,高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 术中锥形束CT联合实质血容量评估技术可改善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各种肺内空洞的HRCT表现,探讨HRCT在肺内单发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单发空洞病人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Toshiba Equilion 64层CT机或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快速容积扫描,其中增强扫描28例。结果本组病例CT良恶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3.5%,误诊率6.5%。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病史,64层CT机快速容积扫描对肺部空洞的定性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64层螺旋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快速容扫描(V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行64层CT快速容积扫描,其中4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8例行肺泡灌洗,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均得到病理证实。结果:HRCT表现:两肺散在或弥漫性斑片状磨玻璃影、边界清楚("地图样"改变),小叶间隔增厚交织("铺路石样"改变)及实变区"空气支气管征"。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HR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充分了解肺泡蛋白沉积症的VCT表现,并做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很大程度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最终诊断依靠肺部穿刺或肺泡灌洗后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胆囊癌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期间4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胆囊癌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浸润型16例、肿块型21例、结节型5例。结论采用CT检查对胆囊癌的大小、边界、密度、形态、周围组织及周围器官侵犯情况都能清晰显示,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