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群健康,为了解我区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将我区2004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游泳池水质及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游泳者身体健康.为了解苏州市吴中区游泳池水的水质和卫生状况,确保游泳者的卫生安全,预防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现将辖区内2003-2005年游泳池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苏州地区娱乐场所和非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各30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 调查组知晓率为82.04%,对照组为80.51%.各知识点知晓率两组均较高.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固定性伴可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外,调查组与对照组其他知识点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媒体、书报、杂志及各种宣传活动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次要来源是同事朋友介绍及就医过程.调查组血清学检测RPR、TPPA实验均阳性者8人,阳性率2.67%.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检出梅毒阳性者.应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提倡安全套的使用及固定性伴,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公共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SWs)高危性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2010-2012年对苏州市FSWs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宣传册和安全套等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FSWs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安全性行为、就医模式、梅毒、HIV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年后,该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比例由干预前的74.95%上升至95.01%(P0.01),在患有性病症状时不提供性服务的比例由70.01%上升至95.93%(P0.01),因客户多付钱而愿意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52.97%下降至4.49%(P0.01),近3个月出现生殖道不适症状的比例从65.00%下降至41.73%(P0.01)。2010―2012年调查的FSWs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43%、2.75%、1.83%(P0.01)。结论对FSWs持续干预会产生累积效应,艾滋病性病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我区贯彻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的情况,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消毒质量,避免或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我区于2002年10月对全区医院、镇卫生院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12日,吴中区某电子有限公司2名职工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麻木等症状。经过对患者职业史、临床表现及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分析,查实是一起因通风系统故障造成的三氯乙烯急性中毒事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掌握全区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全区在工商管理局登记的企业随机抽查电子行业11家,精细化工行业5家,机械制造行业12家,轻纺行业8家。结果这些企业中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并有专职或兼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率为22.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合格个人用品配备率30.6%,配备应急救援设备率19.4%,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及职业病管理资料率2.8%;36家企业员工上岗前全没有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合同,全无作业场所警示标志、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和资料,无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结论全区职业危害形势严峻,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容乐观。加强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应从源头抓起,卫生部门应加大监督、监测队伍的自身建设,各级政府应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是当前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谢小英  陶毓新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400-1401
卫生监测工作是卫生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持,监测结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在平时的卫生监测工作中,必须强调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州市强制戒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监测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4月和7月,分两次对苏州市强制戒毒所内所有吸毒者进行调查。结果 460名强制戒毒人员的HIV感染率为0.43%(2/460),梅毒感染率为13.26%(61/460),HCV感染率为47.17%(217/460)。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为44.13%(203/460),其中有过与别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比例为36.45%(74/203)。共用注射器吸毒人群HIV、HCV感染率与其他吸毒人群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42.17%(194/460)的吸毒者有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只有39.69%(77/460)。结论苏州市强制戒毒所内的吸毒者HIV感染率较低,但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共用注射器吸毒是HIV和HCV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安全的性行为增加了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机会,应对吸毒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