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感染创面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s)种类分布及其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21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感染分泌物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212例慢性感染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122例,检出率为57.55%。共检出病原菌156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02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5.39%。102株多重耐药菌中,包括革兰阳性菌25株和革兰阴性菌77株;居前4位依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构成比依次为21.57%、17.65%、13.73%和11.76%。MDROs仅对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慢性感染创面感染菌多为MDROs,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提示应加强创面感染病原菌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陶主任年近七旬,从医近50载,医德高尚,学术理论丰富,砭术经验独树一帜,临证治病注重针、灸并施。沉疴痼疾,屡见奇效。笔者跟师侍诊十余年,观其临床中大量运用灸法治疗,颇有疗效。现举例如下。1温和灸验案患者,女,45岁,营业员,2004年4月7日初诊。患者有痔疮病史3年,时用外痔擦剂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骨科患者尿路感染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的耐药性及其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收治的尿液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者尿路感染CREco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从该医院住院尿路感染送检标本中检出CREco菌株48例。CREco菌株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敏感株(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入住ICU>1周、留置导尿时间>14 d、近1个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住院时间>30 d等因素构成骨科患者CREco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患者尿路感染CREco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CREco所致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其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146例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敏结果将患者分为CRKP组和CSKP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CRKP菌株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中CRKP菌株42例和CSKP菌株104例。CRKP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CSKP(P<0.05)。近3个月使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发伤、入住ICU、留置至少一种插管、近3个月使用碳青霉烯类、近3个月使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30 d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患者CRKP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CRKP菌株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Zweymüller髋关节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Gersthof骨科医院Zweymiiller教授,是国际著名人工关节专家、非骨水泥型矩形柄的发明人.他于2006年8月22日应邀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人工关节置换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作报告,介绍了SL-PLUS非骨水泥系统的设计理念、临床经验及其在翻修术中的应用,给与会者在髋关节生物固定方面以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混合固定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近期疗效,分析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52例(5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OM-HRA。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2.6岁。手术方法按照K.De.Smet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对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失访7例(8髋),45例(5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2~54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7.0±1.2)分,术后22个月平均(93.0±1.0)分;术前屈髋度平均(25.3±1.6)°,术后22个月平均(105.0±1.8)°;术前外展度平均(18.8±0.8)°,术后22个月平均(40.6±1.0)°。评价:46髋优,3髋良,1髋差。无股骨颈骨折,无松动,无脱位,无感染,无翻修,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结论 HRA具有保留股骨头骨量、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快、近期结果好等优点,对于获得优良的术后结果,严格的患者选择和精确的手术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与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定序列相连的bcr/abl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基因和膜蛋白的表达.方法 以编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蛋白全长序列的migP2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654 bp的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F4.1中,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BB.同时用RT-PCR扩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4分子中的GPI获得约243 bp的锚定序列,双酶切后克隆人pBB质粒中与ber/abl基因下游羧基端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BBG.在多聚阳离子介导下将pBBG质粒转染COS-7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由GPI锚定连接的ber/abl融合基因插入片段正确;RT-PCR检测到转染细胞中有bcr/abl融合基因,Western blot检测到转染细胞膜上有h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由GPI锚定修饰的bcr/abl重组质粒pBBG,并能在COS-7细胞膜上表达出bcr/abl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小RNA193前体(pre-miR-193b)重组腺病毒,观察miR-193b对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miR-193b cDNA序列,克隆进入pAdTrack-CMV穿梭质粒;重组穿梭质粒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入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获得pAd-miR-193b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I线性化后转入HEK293细胞包装、扩增。倍比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细胞中miR-193b表达水平,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能力。结果pAd-miR-193b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测序分析显示构建成功,并能够高效转染K56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K562细胞后,miR-193b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同时高表达miR-193b基因的K562细胞增殖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K562细胞高效表达的miR-193b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脊柱炎性髋关节病的近期疗效,探讨该病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11例(15髋)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患者进行随访,男9例,女2例;年龄16~53岁,平均32.5岁。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松动及功能的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技术难点。结果:失访1例,实际得访10例(14髋),10例疼痛缓解:随访时间平均16.2个月(8-3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0.9±3.4)分(2-47分),术后16个月平均(85.1±3.1)分(46-94分);术前屈髋度0°-75°,术后16个月35°~105°;术前外展度0°-30°,术后16个月15°~55°。评价:优10髋,良3髋,差1髋。9例术后生活自理,其中6例可奔跑。1例疼痛部分缓解,关节功能恢。复差。无术后股骨颈骨折发生,无异位骨化。结论:经过适当患。者选择,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的精细操作和个体化手术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正常股骨近端图像数据,重建股骨近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和正常股骨近端应力分布进行量化研究,分析术后生物力学环境的变化。结果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近端上、前、后、下方4个区域均出现明显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分别为0.60、0.57、0.66、0.79 MPa,遮挡率分别为99.80%、99.16%、98.92%、96.66%。股骨头远端大部分区域出现了应力增加,其中应力遮挡只出现在股骨头远端的后方区域,遮挡率为4.92%。术后股骨颈近端前方区域出现了应力增加,在上、下、后方区域出现了应力遮挡,遮挡率分别为16.48%、22.75%和7.83%;股骨颈远端下方区域出现了应力增加,其余区域出现应力遮挡。大粗隆区出现应力增加9.22%;小粗隆区域和股骨颈基底区出现应力遮挡,遮挡率分别为2.49%、14.44%。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分布和正常股骨相比非常接近,应力传递接近生理状态,可有效避免术后股骨近段明显的应力遮挡,同时保留了骨量,有利于患者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