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 2例,L2~L3 5例,L3~L4 4例,L2~L4 2例,L3~L51例,L31例,L41例;均有椎旁脓肿,单侧12例,双侧4例.12例合并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5°~20°,平均11.2°±3.6°.神经功能受损2例,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均采用腹膜后入路,其中4例双侧脓肿选择左侧入路,12例单侧脓肿选择脓肿侧入路.5例破坏L1或椎体破坏超过50%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操作,行前路单纯病灶清除及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9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2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前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化疗2周,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65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12ml.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SIA分级均为E级.1例右侧入路患者术后即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侧,未行特殊处理,术后1周症状消失.1例L4~L5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L5椎体螺钉松动,予内固定拆除,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Cobb角-10°~5°,平均-5.1°±2.7°,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3 ~22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10°~8°,平均-4.2°±2.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obb角丢失2.6°±1.8°.末次随访植骨融合11例,融合时间6~12个月.11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者,末次随访均未见结核复发.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安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的封闭脊髓窗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变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改进传统的脊髓窗,设计带有打击探头的脊髓窗.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5).实验组大鼠脊髓窗安装完成后进行窗内打击脊髓,然后即时观察并记录打击后2h内打击点周围微动脉直径的变化.对照组大鼠在脊髓窗安装完成后不进行打击,只对脊髓微动脉直径进行连续2h观察并记录.术后两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处死动物取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打击点周围2~6mm的微动脉直径在打击后10min、30min、1h、2h各时间点均较打击前明显减小,术后2d及7d时BBB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病理切片可见脊髓打击区神经组织变性液化.对照组大鼠在观测开始及结束时脊髓微动脉直径无明显变化,术后BBB评分与术前BBB评分均为21分,病理切片未见脊髓损伤表现.结论:改进的封闭脊髓窗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窗内打击脊髓,并可以安全地对脊髓表面微血管进行活体观测.脊髓表面打击点周围2~6mm的微动脉在脊髓损伤后10min即发生痉挛.  相似文献   
3.
成亮  陈铿  柴益民  文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4(6):131-133,封3
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规律,指导指末节离断再植术.方法 取100例手指标本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法、断层解剖法、明胶-氧化铅灌注显微-解剖加X线摄片法研究指末节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特点.临床对10例13指的离断末节指,进行吻合掌侧浅静脉的再植术.结果 在甲根水平通常可以找到1~3条指掌侧浅静脉,管径为0.2~0.5 mm.10例13指末节指离断再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外观功能良好.结论 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具有规律性,末节指再植吻合掌侧静脉有利于提高再植的成功率,并能减少其他静脉回流方法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分别给予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及派罗欣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及停药后24周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及主要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治疗48周HBeAg转阴率(54.8%)、HBeAg/抗HBe转换率(48.4%)及HBV DNA转阴率(62.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1%,21.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89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6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派罗欣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缓解群众就医矛盾的切入点,构建双向转诊制度是人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对大型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制度的涵义、历史情况、重要性、现阶段情况,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开展双向转诊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应用非穿刺探头超声导向经皮肾穿刺活检技术,以期提高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行非穿刺探头超声导向经皮肾穿刺活检技术,采用全自动活检枪、16G活检穿刺针和同轴弓I导针,病理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结果58例患者穿刺合格率为98.27%,病理诊断率为100.00%.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断的修正率为20.61%,电镜诊断对光镜诊断的修正率为3.45%,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修正率为15.52%。不良反应:镜下血尿或镜下血尿加重占53.45%,肉眼血尿占12.87%,肾周血肿占1.72%,肠胀气占5.17%,尿潴留占8.62%。发热占1.72%,经相应处理,均完全消失。结论改良应用非穿刺探头超声导向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9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计算MELD评分,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26例及死亡组33例,测定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浆PCT阳性率、血浆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30组患者血浆PCT水平高于MELD评分≤30组(P<0.05);患者血浆PCT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p=0.318,P<0.05)。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管理理念的转变,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将越来越被重视。作者首先阐述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的理论、国内外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状况、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并分析了研究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8年4月间强直性脊柱炎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18例(28个髋),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0~48岁,平均30.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合并屈曲畸形4例,屈曲度10~30°,平均16.4°.全部使用生物型假体,功能评价应用Harris评分标准.结果: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平均53.1个月.术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0~50°,平均(23.5±14.0)°,总活动度0~130°,平均(63.7±30.8)°,Harris评分23~73分,平均(51.0±8.5)分.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明显,达到(80.2±14.8)°,比术前提高57.2°(t=-13.736,P=0.00),患髋总活动度为(186.4±55.0)°,比术前提高122.0°(t=-10.902,P=0.00),术后Harris评分(90.2±4.2)分,比术前提高38分(t=-19.775,P=0.00),其中优17髋,良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85.7%.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1髋术后2年髋臼假体松动移位;关节活动度丢失2髋;1髋股骨上段骨折并髋臼内侧壁研磨过深,部分缺损;Brooker Ⅰ级异位骨化2例.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