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P16和P15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P16、P15的表达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随访数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恶性黑色素瘤中P16(χ2=33.470, P=0.000)、P15(χ2=51.603, P=0.000)的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皮内痣组织。恶性黑色素瘤中P16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7.888, P=0.000)、淋巴结转移(χ2=5.561, P=0.018)和Ki-67增殖指数(χ2=7.108, P=0.008)呈负相关;P15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9.156, P=0.000)、淋巴结转移(χ2=8.817, P=0.003)、远处转移(χ2=4.970, P=0.026)和Ki-67增殖指数(χ2=15.422, P=0.000)呈负相关。P16、P15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明显短于表达阳性的患者(14.0个月 vs 28.6个月,P=0.025;14.0个月 vs 33.4个月, P=0.003)。结论 P16和P15可能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负性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黑素细胞病变的指标,也可能对MM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