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住院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间断组和连续组,每组100例。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间断组采取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模式,连续组采取连续住院模式,观察治疗1年。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年时病情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的干预方法对PANSS和SQLS评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入组后6个月末和1年末评分较入组时显著下降(F组内=2119.531,390.981,均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7.660,11.709,均P=0.000);PANSS评分存在组间差别(F组间=19.673,P=0.000);间断组减分幅度显著大于连续组(P=0.000)。结论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较连续住院模式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保持。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神分裂症(chronic schizophrenia,CSP)患者普遍存在着社会功能缺陷[1],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断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SP 患者预后有一定改善, 但在恢复保持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车祸所致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抑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40例车祸所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评,比较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与SDS、ADL、SSRS评分的关系。结果240例患者SDS评分>53分86例,阳性率35.83%;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DL评分、经济状况、赔偿落实、工作恢复、年龄、昏迷时间、SSRS评分和职业8个因素进入SDS逐步回归方程:y=44.456+1.19x1-1.3x2-2.31x3-2.573x4-0.038x5+0.055x6-0.239x7+0.602x8(F=369.848,P=0.000),并能预测SDS评分变异的92.5%(F=5.177,P=0.024)。结论车祸所致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日常生活能力、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较差,年龄较小、职员、昏迷时间较长、未恢复工作、经济赔偿未落实的患者,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入院时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前职业、户籍地、病型、总病程、发病和住院次数与PANSS评分和ADL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正常水平(t=32.206,P=0.000);ADL评分在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前职业、户籍地和住院次数患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F=3.851,P=0.023)和疾病分型(F=19.793,P=0.000)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ADL评分与总病程(r=0.161,P=0.023)、发病次数(r=0.396,P=0.000)以及发病与住院次数的差(r=0.425,P=0.000)正相关,但与住院次数无相关(r=0.097,P=0.174);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正相关(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NSS 3个因子评分、发病次数、发病次数与住院次数的差值进入回归方程(F=53.630,P=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能力缺陷,病情越严重、发病次数越多、发病与住院次数的差值越大,其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益。方法将10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研究组采取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模式,对照组采取连续住院模式,观察治疗1 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病情、ADL 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两组的干预对PANSS、ADL 和SQLS 评分有显著影响,两组入组后1 年末各项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F 组内= 540.577, 318.148, 326.751,均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 交互效应=13.710, 10.918, 6.578,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各项评分减分值均大于对照组(t 差值=3.703, 3.304, 2.565,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效益成本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7.035, P=0.000)。结论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较连续住院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保持,康复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予以口服氨磺必利,起始剂量100 mg? d-1;对照组予以口服奋乃静,起始剂量4 mg? d-1。2组均在2周内调整到合适剂量,观察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后第2,4,8周末,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除阳性症状外,试验组各时点降分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或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合并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氨磺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首选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观察博乐欣缓释片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博乐欣组和氯丙咪嗪组,每组46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博乐欣组与氯丙咪嗪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博乐欣组治疗后1、2和4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丙咪嗪组仅治疗后2和4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博乐欣组治疗后1周HAMD评分低于同期氯丙咪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乐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博乐欣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博乐欣起效更快,并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