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脑能量代谢变化及新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20只成年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和2-BFI组,其中常规复苏组和2-BFI组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待自主循环恢复后,2-BFI组股静脉注射2-BFI 3 mg·kg-1,假手术组和常规复苏组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0.5,3,6,12,24 h取材,每个时间点8只,采用HPLC法测定组织腺苷酸含量,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ATP酶活性。结果:各组间大鼠体质量、肾上腺素用量、平均动脉压(MAP)、胸外按压时间参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复苏组比较,2-BFI组的5’-ATP、EC和TAN于24 h显著升高,5’-AMP显著下降(P<0.05或P<0.01);6,12,24 h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与0.5 h比较,常规复苏组和2-BFI组24 h的5’-ATP、5’-AMP、TAN、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2 h和24 h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形态结构清晰,神经细胞无肿胀;常规复苏组在6 h后,脑组织细胞坏死,细胞体积缩小,胶质细胞周围间隙扩大,血管周围有大的空白区域及细胞碎片,结构稀疏,见核固缩、深染等细胞缺血坏死表现;2-BFI组6 h后核周间隙扩大,较少坏死空泡区,胶质细胞轻度水肿。结论:大鼠心肺复苏后存在脑能量代谢障碍,2-BFI能改善脑能量代谢,减轻脑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州地区三甲医院医护群体职业紧张水平及其体检血脂异常的情况,完善本地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流行病资料。方法收集和分析2017年1~12月间温州地区三甲医院医护人员体检资料,纳入1275例医护人员,运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评估职业紧张水平,实验室检测血脂水平,对职业紧张状况与血脂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OSI-R总得分(392.46±26.88)分,高于常模(P0.05)。其中男性医护人员的OSI-R总得分(398.46±19.27)分高于女性医护人员(386.49±18.95)分(P0.05),血脂水平高于女性(P0.05);医生OSI-R总得分(399.65±20.12)分高于护士(386.31±19.79)分(P0.05),血脂水平高于护士(P0.05);不同科室职业紧张程度不同,急诊科OSI-R得分最高;不同科室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吸烟和饮酒因素后,职业紧张与血脂异常有相关性(P0.05)。结论温州地区大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和血脂异常率均较高,职业紧张有可能会增加医务人员发生高血脂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啉化合物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水平的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2-BFI低(1.5 mg·kg-1)、高剂量组(3mg·kg-1),...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在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对比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使用统计分析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随机对照研究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15,95%CI(0.79,1.68),P=O.46],其第6周治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R=1.17,95%CI(0.86,1.58),P=O.24];疗程为l、2周时,米氮平治疗组与帕罗西汀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米氮平起效速度优于帕罗西汀;疗程分别为4、6周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良反应:米氮平组嗜睡、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帕罗西汀组[RR=2.40,95%CI(1.33,4.32);RR=IO.06,95%CI(4.55,22.22)],口干、性功能障碍、恶心和失眠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RR=O.45,95%CI(0.31,0.67);RR=O.07,95%CI(0.03,0.17);RR=O.12,95%CI(0.04,0.34);RR=O.11,95%CI(0.04,0.27)]。其余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长期疗效相当,但米氮平起效快于帕罗西汀。在常见不良反应中,米氮平更易引起嗜睡及体质量增加,帕罗西汀更易引起口干、恶心、失眠及性功能障碍,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