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羊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和白细胞介素(IL)-6在早产临产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时孕周分为早产临产组(n=102)和足月临产组(n=9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孕妇羊水和血清中MMP-8及IL-6的表达,同时行羊水细菌培养。结果早产临产组与足月临产组孕妇羊水中MMP-8水平分别为(320.45±59.88)、(153.72±29.12)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产临产组与足月临产组孕妇血清MMP-8水平分别为(9.56±2.11)、(9.42±2.01)ng/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临产组与足月临产组孕妇羊水IL-6水平分别为(90.5±16.3)、(20.6±12.5)μg/L,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59.2±20.4)、(22.3±11.8)μ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临产组与足月临产组孕妇羊水中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8%(9/102)、1.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在早孕临产组孕妇中比例较高,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因素;羊水MMP-8水平的升高、羊水及血清中IL-6水平的升高对预测早产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血清IL-6水平升高可以作为一项临床应用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LEEP刀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局部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电刀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LEEP刀治疗组)40例,然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及3 w的宫颈局部微血供相关指标及宫颈水肿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及3 w的宫颈局部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径及毛细血管管径均高于对照组,而宫颈水肿程度及宫颈颜色也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局部微循环状态的影响较大,更有利于患者宫颈局部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孕期体质量增长不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孕妇孕前至终止妊娠时体质量指数(BMI)的总增幅,将符合标准的450例产妇分成三组:Ⅰ组BMI总增幅<4;Ⅱ组BMI总增幅4~6;Ⅲ组BMI总增幅>6。观察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剖宫产、产后出血、切口愈合、新生儿高危情况,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Ⅰ组与Ⅱ组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伤口延期愈合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Ⅲ组与Ⅱ组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及伤口延期愈合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孕妇体质量增加过多不利于优化妊娠结局。产妇体质量增幅过小(BMI<4)显着增加了低体质量儿和高危新生儿的出生率(P<0.05);而产妇体质量增幅过大(BMI>6)则显着增加了巨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出生率(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合理增加对减少不良妊娠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产前诊断为22q11.2微重复的胎儿及其亲代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表型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CMA检测诊断为22q11.2微重复综合征的胎儿,对其产前诊断指针,宫内超声检查、亲代验证结果及妊娠结局、亲代表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胎儿分别存在大小为1.25~2.95 Mb之间的22q11.2区域的微重复片段,进行了亲代验证的4例胎儿均遗传自无明显表型的父母。2例胎儿为宫内生长受限,其余胎儿宫内无特异性表型。5例引产,引产胎儿外观无异常,2例选择继续妊娠,1例为早产低体重儿,1例足月分娩,新生儿均未见明显的神经系统和结构异常。结论 对于产前发现的22q11.2微重复综合征胎儿不能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预测胎儿表型,应结合宫内B超结果,亲代表型等客观地向咨询者提供该病的遗传方式,表型差异度及外显率等信息,帮助咨询者做出更符合个人及家庭情况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B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RANKL/RANK/OPG轴、分泌细胞因子和抗体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调控骨稳态,在骨破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B细胞和骨组织的关系及B细胞在骨破坏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骨破坏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管化作为骨、牙髓、皮肤等口腔颌面组织再生的关键,一直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随着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打印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构建血管结构的方式逐渐增加。但要达到在形态及功能上高度模拟血管结构的目的,构建精度较高且具备生物功能的高仿真血管结构以促进组织修复仍是3D生物打印需要克服的一大难点。该文总结了三维打印血管结构的新进展,阐述了几种前沿生物制造技术即悬浮打印、同轴打印、4D打印等在构建血管及血管化结构中的应用,并分析和探讨其优缺点与应用前景,为三维打印血管在口腔颌面组织再生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及研究盆腔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前炎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盆腔炎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58名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然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MCP-1、CRP、GM-CSF、前炎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急性和慢性、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MCP-1、CRP、GM-CSF、前炎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盆腔炎患者高于轻度与中度盆腔炎,中度盆腔炎则高于轻度盆腔炎,而急性盆腔炎患者仅血清前炎因子及CRP高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盆腔炎患者血清MCP-1、CRP、GM-CSF、前炎因子及血液流变学均呈现较高的状态,并且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