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自动酶偶联法测定腺苷脱氨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全自动测定腺苷脱氨酶 (ADA)的酶偶联分光光度法。方法 用酶联比色法对pH值、腺苷浓度等反应条件及各种实验参数进行研究。用该法测定了 90例健康者的血清样本及 99例胸腹水的ADA活性。结果 该法最低检出限为1.7U/L ,线性范围可达 2 2 0U/L(r=0 .9989) ,批内CV为 2 9%~ 5 .4 % ,批间CV为 4 .7%~ 6 4 % ,回收率为 99.7%。胆红素 <136 .8μmol/L ,血红蛋白 <3.5g/L ,抗坏血酸 <2 84 μmol/L和三酰甘油 <9.0 3mmol/L的情况下 ,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影响。 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 ,线性、精密度好 ,结果准确 ,干扰少 ,且操作简便快速 ,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手工邻苯三酚红钼络台显色法(PRM)作改良.使其适用于自动分析仪的微量总蛋白测定。方法:改良法改原甘氨酸-盐酸缓冲液为丁二酸-苯甲酸钠缓冲液,并加入l0%甲醇,在贝克曼CX7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微量蛋白。结果:改良法反应混合物的最佳吸收峰为603nm,邻苯三酚红及钼酸钠的最佳组合为60μmol/L,40μmol/L,批内CV 0.98%、3.15%,批间CV l.05%、3.25%.线性为50~3000mg/L,各种防腐剂基本不干扰测定,试剂稳定,白、球蛋白显色基本一致。结论:改良法与邻苯三酚红钼络台显色法比较.改良法在线性、灵敏度、白、球蛋白显色一致等方面都具优越性,完全适合于在见克曼自动化分析仪及其他自动化分析仪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鸟氨酸脱羧酶抗酶(OAZ1)对舌鳞癌细胞株SCC15上皮间质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框移位点突变的OAZ1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Neo-OAZ1-IRES-ZsGreen,包装病毒并感染SCC15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挑取荧光强度较高的单克隆细胞株;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AZ1以及上皮间质化相关基因(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Zeb1、Snail、Twist1、TGF-β1、Smad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OAZ1基因稳定表达的SCC15细胞株,且OAZ1的过表达可以抑制Vimentin、N-cadherin、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此外,OAZ1可以促进Smad1的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OAZ1可以抑制舌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化,其机制可能涉及TGF-β1信号通路和Smad1信号通路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两种血清地高辛测定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高辛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 ,其有效药物浓度范围为 1 0 2~ 2 5 6nmol L。当血药浓度过高时可产生与心脏病本身引起的症状难以区别的心律失常 ,故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我院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 (CLIA)和免疫荧光偏振光法(FPIA)同时测定了 32份标本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并对两种方法作了相关性和方法学的评估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 用于进行相关分析的 32份标本均为临床病例标本 ,分装低温保存备用。精密度分析的质控血清由Randon公司提供 ,批号 :1 1 3vE和 1 97vN。1 2 方法 免疫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琼脂糖凝胶电泳加胆固醇酶染色法定量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elenaREP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分离血清LDL—C,然后结合胆固醇酶染色法测定LDL-C的含量,分析了该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因素及正常参考范围,并将该法与均相测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电泳法测定LDL—C的批内CV为3.1%~4.5%、批间为3.7%~5.4%。检测线性范围为0.85~10.10mmol/L,该法基本不受黄疸、溶血干扰,LDL—C的回收率93.7%~95.5%。电泳法(X)与均相测定法(Y)测LDL—C的回归方程为Y=0.988X 0.206(r=0.989)。参考范围为1.68~2.97mmol/L结论电泳法能完全分离出LDL—C带,克服均相测定时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引起的误差,并能同时分离测定VLDL—C、LDL—C、HDL—C和LP(a)-C,操作简便,给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电泳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胆固醇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一种新型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分析脂蛋白(a)胆固醇[LP(a)-C]含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与临床常用LP(a)免疫测定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elenaREP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分离血清LP(a)-C,然后结合胆固醇酶染色法测定LP(a)-C的含量,分析了该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干扰因素及正常参考范围,并将该法与临床常用的免疫透射比浊法(ITA)、免疫散射比浊法(INA)进行了比较。结果 电泳法测定LP(a)-C的批内CV为4.7%—5.3%、批间为5.8%—6.4%,检测线性范围为0.058—1.550mmol/L,该法基本不受黄疸、脂血、溶血干扰,LP(a)—C的回收率92.2%—93.1%。电泳法(Y)与免疫透射比浊法(ITA)(X1)测LP(a)的回归方程为Y=0.635X1 0.011(r=0.929),与免疫散射比浊法(X2)(INA)测LP(a)回归方程为:Y=0.667X2 0.01(r=0.948),参考范围为0—0.21mmol/L。结论 电泳法能较完全的分离出LP(a)-C带,其LP(a)—C的测定值与临床常用LP(a)免疫法相关,操作简便,符合临床常规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钙平衡肝素抗凝剂对全血电解质测定的影响,以保证快速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方法用含钙平衡肝素的注射器与自配肝素的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测定全血电解质(K^+、Na^+、Cl^―、Ca^2+),并对其结果与静脉血血清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自配肝素抗凝剂的全血与血清中的K^+、Cl^―、Ca^2+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钙平衡肝素抗凝剂的全血与血清中的K^+、Ca^2+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钙平衡肝素抗凝剂所检测的全血与血清中的Ca^2+浓度的相关性(r=0.981)优于自配肝素抗凝剂的结果(r=0.353)。结论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采用电解质平衡肝素为抗凝剂作全血电解质测定,特别是Ca^2+测定。  相似文献   
9.
作者系统性地研究了国产试剂偶氮胂Ⅲ测定钙的方法学及应用。结果表明:其反应液吸收光谱呈M型,最佳吸收峰为660nm。试剂中偶氨胂Ⅲ的最适浓度为150μmol/L,当pH为5.6时,受各种干扰尤其是镁影响较小,适用于血清、血浆和尿各类标本的钙测定。本法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1.1~2.0%、1.5~2.5%,平均回收率99.9%,线性达4mmol/L。本法(Y)与贝克曼原装试剂(X)比较:CX3急诊仪Y=1.034X-0.0335,γ=0.998,P<0.05;CX4生化仪Y=0.9906X-0.05,γ=0.997,P<0.05。与OCPC法(X)比较:Y=1.088X-0.141,γ=0.996,P<0.05。溶血、黄疸、脂血、Mg2+、Mn2+、Zn2+、Cu2+及Fe2+基本上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0.
80株解脲脲原体的药敏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m ,Uu)的耐药情况,并探讨Uu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80株临床上分离到的Uu进行了药敏分析、PCR生物分群、tetM基因的检测和PCR扩增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区(QRDR ,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结果 80株临床分离的Uu有6 6份为生物1群,占82 .5 % ;对所测的9种药物全敏感的Uu比例仅为10 % (8 80 ) ;7株耐四环素Uu中有3株出现了tetM基因阳性条带;对6株临床分离Uu的QRDR(gyrA、gyrB、parC及parE)进行了突变分析,未发现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敏感Uu株有gyrA、gyrB、parC及parE突变,但耐喹诺酮Uu株有gyrA、parC和parE基因的点突变,并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改变。在这些QRDR的改变中,gyrA 137C→A和parC基因10 0C→T的误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的改变,但parC基因的2 2 5G→A和parE基因4 0G→A ,4 1T→C的误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的改变。对Uu耐药率及生物群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两群Uu的耐药率不完全一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 5 )。结论 UuQRDR的改变是导致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原因,单独parE基因突变引起其酶蛋白的氨基酸改变也可导致Uu耐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