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介绍中药有效成(组)分提取试验研究方法为目的,查阅了国内相关文献。介绍常用试验设计方法: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法、星点-效应面法、田口设计法等在中药有效成分或组分提取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生脉分散片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壳聚糖絮凝沉降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缩程度、壳聚糖用量、静置时间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人参皂苷Rg1,Re质量分数分别为0.251%,0.074%。最佳纯化工艺为提取液生药质量浓度1 g·mL-1,壳聚糖用量10%,静置时间12 h;人参皂苷Rg1,Re质量分数分别为0.394%,0.116%。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合理,为生脉分散片的剂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生脉分散片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生脉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和不同工艺条件对生脉分散片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能力。结果: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人参皂苷Rg1、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918 5 mg·g~(-1)和11.177 6 mg·g~(-1);解吸率分别为56.05%,33.87%,为综合最佳吸附树脂。优选最佳纯化工艺为:上药液质量浓度0.16 kg·L~(-1),上样体积为9 BV,上样速率2 BV·h~(-1);6 BV水平衡,体积分数70%乙醇6 BV洗脱,速率均为4 BV·h~(-1)。结论:本工艺条件操作简单,人参皂苷Rgl、Re总量和五味子醇甲纯度均提高20倍以上,回收率分别达到59.18%,67.78%,适用于生脉分散片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优选颐正活脉浓缩丸打光工艺.方法:选择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基丸装量、糖衣锅转速、活性炭用量、停锅吹干时间等为考察因素,以打光后丸剂水分和外观为指标,采用L8(2)7正交试验优选其打光工艺.结果:优选的打光工艺为250 mL 35%乙醇,基丸装量12 kg/锅,糖衣锅转速35 r·min-1,活性炭用量0.3%,停锅吹干时间3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B/A值)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年均增长率达55.90%,理血剂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DDDs 3年排序均稳居首位。DDC相差较大,最高可达26倍,B/A值较大的DDDs亦较大,患者容易接受。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增长迅速,需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静  张慧芝  韩露  陈耀升  张颖 《上海医药》2022,43(1):41-43,66
目的:调查某院门诊处方中甲钴胺口服制剂的使用情况,分析超适应证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甲钴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某院开具口服甲钴胺的门诊处方,依照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分析用药是否合理.结果:共纳入4572张处方,有16个科室使用甲钴胺口服制剂,其诊断情况分布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医嘱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结果,以及所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联用药物等信息,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医嘱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7月—12月医院共有84例次患者使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其涉及的临床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33例次,占39.29%)、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2例次,占14.29%)和消化内科二(10例次,占11.90%);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84例次患者中共发现41条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16条,占39.02%)和用药前未进行病原学送检(14条,占34.15%)。结论:当前医院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临床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最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