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1μg/mlLPS刺激组(L组),1μg/mlLPS 50μmol/L异丙酚组(L P组)。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组不同处理因素作用12h时对THP1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0,12.5,25,50,100μmol/L)同1μg/mlLPS联合刺激THP1细胞(分别为B、C、D、E、F组),以未加任何刺激的THP1细胞为对照(A组),分析异丙酚对THP1细胞分泌IL-6、IL-8、TNF-α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IL-6、IL-8和TNF-α均明显增高(P<0.01),而GM-CSF、IFN-γ、IL-2、IL-4、IL-10、IL-1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 P组THP1细胞释放IL-6、IL-8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1)。与单独LPS刺激组(B组)比较,添加不同浓度异丙酚的各组(C、D、E、F组)IL-6、IL-8和TNF-α释放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三者的释放呈递减趋势。结论LPS可诱导THP1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异丙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IL-8和TNF-α的释放,这可能是其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IAH)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腹内高压组(腹内压>20 mmHg,A组)和正常组(B组).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气道峰压(Peak)及气道平台压(Plat).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结果 术后IAH发生率为36%,并且与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有关;IAH对HR、Peak、Plat、RI有明显影响.与MAP、CVP、MPAp变化无关.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的IAH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早期监测腹内压,对预防或减轻呼吸功能的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桂祥  刘威  陈绪贵 《医学争鸣》2002,23(4):314-314
0 引言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简易安全的有效方法 [1 -3 ] .但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 .应用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在提高镇痛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选择 ASA - 级、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1 2 0例 ,年龄 2 3~ 62岁 ,体质量 48~ 82 kg,经 L 2~ 3/ L3~ 4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 .手术结束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前 ,随机分为 3组 , 组 iv地塞木松 1 0 mg, 组 iv氟哌利多 2 .5mg, 组为对照组 iv生理盐水 2 m L.注药后 1 min,3组均给予同样镇痛药物和方法 ,即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3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1 0 m L…  相似文献   
5.
肝脏移植手术期间机体组织氧代谢和乳酸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研究肝脏移植手术期间机体组织氧代谢和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观察 17例终末期肝病或肝癌患者在背驮式肝移植术围麻醉期血气、心指数 (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氧供 (DO2 )、氧耗 (VO2 )、氧摄取率 (O2 ER)和动脉血乳酸含量 (ABL)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 ,CI、SvO2 、DO2 、VO2 、O2 ER在无肝前期无明显变化 ;无肝期 5minCI、DO2 、VO2 降低 (P <0 0 5 ) ;无肝期 30minSvO2 升高 ,VO2 、O2 ER显著降低 (P <0 0 5 ) ;新肝期 5minSvO2 、DO2 、VO2 增加 ,O2 ER仍较低 (P <0 0 5 ) ;新肝期 30min后DO2 、VO2 、O2 ER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各期乳酸含量均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肝脏移植围术期存在明显氧代谢障碍 ,以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最严重 ;麻醉中应及早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机体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过程中胃黏膜灌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5)和乌司他丁组(U组,n=15)。U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即给予乌司他丁4000U/k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2000U/(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则等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术前(T0)、无肝期前20min(T1)、无肝期5min(T2)、无肝期30min(T3)、新肝期5min(T4)、新肝期30min(T5)及术毕(T6)时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心输出量(CO)、胃黏膜pH值(i-pH)及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CO较T0明显降低(P0.01),且HR明显增快(P0.01);至T4时CVP及CO恢复至正常。但上述改变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T5、T6时i-pH均降低(P0.01),Pg-aCO2均升高(P0.01);但U组患者在T4、T5、T6时i-pH降低的幅度、Pg-aCO2升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C组患者(P0.05,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以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肝移植术中胃黏膜灌注不足。术中持续静脉给予乌司他丁有利于改善胃黏膜灌注。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马啡施行术后镇痛,已证实安全有效,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有时会影响术后镇痛的质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有利于提高镇痛效果,同时也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本文对术后硬膜外腔马啡镇痛的病人,在镇痛前虑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观察对比两者对减少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抑肽酶对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中连续心排量(C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PVR)等参数的影响,探讨抑肽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保护作用。方法64例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A组n=32)和对照组(C组n=32)。分别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手术结束时(再灌注后2h)的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抑肽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抑肽酶组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②抑肽酶能明显减轻术中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波动范围,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预防性使用抑肽酶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多器官损害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基因表达与脓毒症所致多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造成脓毒症。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脓毒症组(n=40),并按不同的时间点留取肝、肺、肾及小肠组织及血液样本,分别用于检测TREM-1mRNA,TNF-αmRNA表达及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CLP后6 h肝、肺、肾组织 TREM-1 mRNA 表达开始增多,肝组织24 h表达均达峰值(P<0.01),肺、肾组织12 h表达达峰值(P<0.01),小肠组织的TREM-1表达表现出了一定的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RNA在各组织的表达在CLP后6 h开始升高(P <0.05或P <0.01),12 h降低,48 h再次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肺、肾、小肠组织中TREM-1基因表达分别与TNF-αmRNA表达、ALT,Cr,MPO及DAO 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脓毒症可导致多种组织 TREM-1 mRNA表达增加,其改变与多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检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名患者围麻醉期不同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 (PLT)、血红蛋白(Hb)、凝血和血小板功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围麻醉期在充分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的基础上 ,根据检测结果有选择性地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止血剂 ,至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凝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仍在正常低限 ,全部患者无一例因出血和血栓再次手术。结论 手术中应对凝血功能进行适时监测与调控 ,围麻醉期要处理好新肝吻合口局部的高凝与全身低凝的关系 ,预防术后出血、肝动脉和 (或)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