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珂  苏秀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1019-1021
目的:探讨并讨论雌激素及其抗体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阅读关于雌激素和胆囊癌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雌激素在胆囊癌转变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结论:研究胆囊癌患者血清中的雌激素水平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指导相应临床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医院-家庭康复模式的优势.方法 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互联网+医疗"模式组(观察组)与传统医疗模式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医疗"康复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腰部及腿部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腰腿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院-家庭康复模式能缓解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疗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该模式为传统医疗模式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珂  唐俊卿  于红蕊 《河北中医》2012,34(6):879-881
跖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在胫骨内髁后下方的跖管内被压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本病有外伤或慢性劳损史,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一般呈单侧性,多数为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者.2006-2010年,我们采用针刺配合理疗治疗跖管综合征62例,并与局部手法治疗55例、局部封闭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便便是宝宝新生儿时期重要的健康晴雨表。宝宝吃的食物是否合适、喂养是否得当均需要通过观察他们的大便来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作为专业的育儿嫂,更加需要了解如何根据宝宝的大便情况,洞悉他们的健康状况。必备技能1了解胎便有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排尿和排便,有的则要等上一天。新生儿的前几次大便呈墨绿色,非常黏稠,称为胎便。胎便是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和宝宝在子宫内吞入的羊水、胎毛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乳腺癌及术后复发性乳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抽选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有效率为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简单、便捷、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晚期乳腺癌及术后复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动脉晚灌注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并发概率,令患者的恢复速度加快,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对于过敏宝宝,过早(4月龄)或过晚(8月龄)添加辅食反而会增加过敏风险。而且过敏宝宝添加辅食容易失败,建议较普通儿童稍早添加——从4月龄开始,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酌情尝试添加辅食。出生第一年食物摄入的品种越多,今后过敏反应的风险就会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外周血CD54、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2例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不良组(发生MACE,31例)和良好组(未发生MACE,1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CD54、GDF-15水平;Pearson法分析NSTEACS患者外周血CD54与GDF-15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外周血CD54、GDF-15水平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NSTEACS患者收缩压、舒张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外周血CD54、GDF-15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良好组(P<0.05)。NSTEACS患者PCI术后外周血C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NA-PK基因对沉默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DNA-PK shRNA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卵巢癌细胞株Skov3,24h后接受2Gy X射线照射,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标记Annexin Ⅴ/PI,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同时,RT-PCR检测p53和p2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2Gy辐射引起2.40%±1.53% Skov3细胞凋亡,高于对照组(t=2.618,P=0.026),而转染DNA-PK shRNA的Skov3细胞经2Gy照射,凋亡细胞为18.74%±4.15%,明显高于单纯2Gy照射组(t=9.052,P<0.001)及DNA-PK shRNA转染组(2.77%±1.73%)(t=8.869,P<0.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2Gy照射组,Skov3细胞p53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DNA-PKshRNA转染的Skov3细胞接受2Gy照射,其p53 mRNA表达量降低,接近正常水平,单独转染DNA-PK shRNA组p53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转染DNA-PK shRNA的Skov3细胞经2Gy照射,其p21 mRNA表达量低于2Gy照射组接近正常组水平,单独转染DNA-PK shRNA组Skov3细胞p21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当.结论 DNA-PK shRNA可增加辐射后巢癌细胞株的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p53和p21 mRNA表达,而启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张淼  陈珂  杨清泉 《山东医药》2011,51(3):92-9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84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予抗凝、溶栓、抗心率失常、强心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参麦注射液60ml静滴,1次/d、连用1周。观察两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1%(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死亡12例)、66.7%(恶性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死亡19例),病死率分别为40.4%(17/42)、50.0(21/42),观察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够减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