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冠心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血管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将其分为狭窄率≥70%组(n=21)和狭窄率<70%组(n=53)。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及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等因素,并进行狭窄率≥70%者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114例入选者检出下肢动脉硬化者74例,检出率为64.9%,平均年龄高于未检出下肢动脉硬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均伴发腔隙性脑梗死。2狭窄率≥70%组≥9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狭窄率<70%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狭窄率≥70%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HDL-C降低、HHCY、hs-CRP增高者多于狭窄率<7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伴发apoA降低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分析表明老年LEASD患者下肢血管狭窄率≥70%与高龄(>90岁)、高血压、糖尿病、HDL-C降低、HHCY、hs-CRP增高密切相关(P=0.033、0.036、0.021、0.028、0.034、0.046)。结论 1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64.9%;2 LEASD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高龄(>90岁)、高血压、糖尿病、HDL-C降低、HHCY、hs-CRP增高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率≥70%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高龄CHD患者80例,年龄80~98岁,平均(89±3)岁,入选者分为HCY<15μmol/L组(A组)、15μmol/L≤HCY≤20μmol/L组(B组)、HCY> 20μmol/L组(C组)。观察入选患者年龄及血脂等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各组患者伴发相关疾病差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胰岛素(FINS)、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 (m U/L)×空腹血糖(FBG)(mmol/L)/22.5。结果 (1)入选高龄CHD患者80例,A组36例,B组21例,C组23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患者肌酐、尿酸高于A、B 2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老年期疾病具有多病共存、慢病高发、并发症多见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面临严峻的医疗挑战及社会、心理等多种问题,治疗复杂性增加。作为未来临床诊疗的主要力量,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责任,需通过加强缓和医疗师资队伍建设、增设研究生缓和医疗课程教学、临床实践中增加缓和医疗模式体验、指导研究生向患者与照护者加强缓和医疗知识宣教及健全缓和医疗考核评估体系等,在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将缓和医疗知识进行整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减轻患者及照护者的医疗负担,并能够有效治疗疾病、避免过度医疗及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致心肌纤维化、心脏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诱发心房颤动,而心房电与结构重构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内分泌失衡使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共存,亦涉及物质代谢、非编码核糖核酸(RNA)表达与免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患病率、发病率及致残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且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亢进、胰岛素抵抗等也参与了其发病,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持续存在、非编码基因调控异常和脑-肠轴变化均可加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靶器官损伤,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从免疫机制、非编码基因调控、脑-肠轴调控机制角度综述了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