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双臀部、颏下无痛性包块5月。于2016年12月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主诉2016年3月在当地查血肌酐800mmol/L,尿蛋白(+),伴双侧大腿僵硬,在当地医院未做肾活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并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2次。6月因反复腰酸、乏力、纳差,2016年9月双大腿肌肉僵硬加重,双臀部及颏下出现无痛、进行性增大包块,伴  相似文献   
2.
陈汝满  白亚飞  李洪 《新医学》2021,52(10):800-803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导致静脉损伤继发局部血肿是常见并发症,但围插管期无症状、插管后数月出现气管压迫、危及生命的活动性出血少见。该文报道一例45岁男性患者,因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后4个月出现右侧无名静脉严重活动性出血、纵隔血肿压迫气管,经过控制血压、减少容量负荷、关闭同侧内瘘后出血停止、最后血肿吸收。该例提示应重视深静脉置管穿刺损伤引发纵隔血肿的可能性,尤其在穿刺不顺利时应当立即行胸片、CT或超声检查,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行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置管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经皮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52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依据导管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出现导管细菌定植或导管出口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组,对CRI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52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8例(7.1%)、导管出口感染10例(4%)、导管细菌定植21例(8.3%)。在单因素分析中,三组患者在慢性肾脏病5期及急性肾损伤比例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CRI发生率高于女性;三组患者在病程中是否使用抗生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其他部位感染,在置管前或带管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CRI发生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2.71,95%CI 1.218~6.033,P0.05)和病程中没有使用抗生素(OR=2.22,95%CI 1.086~4.540,P0.05)是CR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导管集束化管理,可减少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种不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终末期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应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或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DPP-4抑制剂治疗12周前后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和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治疗组HbA1c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74±1.57、-0.39±1.45和-0.08±1.40,P=0.076),空腹血糖及血脂变化亦无显著差异。在血液透析患者(n=115)中,3组间HbA1c水平变化无差异。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患者(n=85)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HbA1c比用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治疗12周降低得更多(分别为-1.58±0.95,-0.46±0.98,-0.04±1.22,P=0.001)。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使用不同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西格列汀比其他DPP-4抑制剂可使HbA1c水平降低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QFT)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对结核高流行地区(海南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结核〔包括隐性结核(LTBI)和结核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2015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时间>3个月的患者1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QFT和TST,评估其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QFT阳性和TST阳性的影响因素。观察患者3年的预后情况,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15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109例、女47例,平均年龄(54.4±16.6)岁,平均透析龄(1.9±0.4)年。MHD患者QFT阳性率为34.6%(54/156),TST阳性率为67.9%(106/156),TST与QFT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53,P=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OR=0.345,95%CI(0.144,0.828),P=0.017〕、有无卡介苗接种瘢痕〔OR=0.345,95%CI(0.144,0.828),P=0.017〕是QFT阳性的影响因素;性别〔OR=2.836,95%CI(1.120,7.177),P=0.028〕、淋巴细胞分数〔OR=3.573,95%CI(1.410,12.295),P=0.043〕是TST阳性的影响因素。37例LTBI患者中11例转为肺结核(29.7%)。本组患者3年结核患病率为42 948.7/10万。MHD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6%、69.9%,粗死亡率(CDR)为301.3/1 000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 在海南地区,男性MHD患者QFT阳性率较高;TST与QFT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无一致性。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在结核高流行地区MHD患者合并LTBI、结核病的诊断依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病史、结核易感因素、肺部影像学,排除其他感染,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需大力推进组织病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缩窄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成功率、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术后随访及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0±12.2)岁,平均透析龄(73.8±33.7)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自建立至发展为瘤样扩张时间为(51±22)个月。其中23例,术中采用导尿管作为支撑对瘤样扩张行缩窄手术,3例行瘤样扩张切除+近心端重建,2例行结扎内瘘+对侧重建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内瘘直径由术前的(3.22±0.77) cm缩小至(1.49±0.26)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86,P0.01);肱动脉血流量由术前的(2.9±0.9) L/min下降至术后(1.3±0.4) 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72,P0.01)。术后1~14 d重新使用内瘘透析。结论缩窄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干扰素-γ释放试验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200例在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疑似结核感染患者,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与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分别检测20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与卡介苗接种和既往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试验方法阳性检出患者年龄、血液透析时间、有卡介苗疤痕人数、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GRA试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ST试验(P<005);IGRA检出阳性率与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史均相关(P<005),TST检出阳性率与卡介苗接种史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结核病史不相关(P>005)。IGRA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优于TST。结论 相较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干扰素-γ释放试验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出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高,假阳性、假阴性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横断面调查2020年海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3月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eurysm,AVFA)的患病率及部分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2020年3月海南省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MHD患者肾脏原发病、年龄、性别、透析龄、AVFA类型,AVFA最大直径、最长长度及穿刺方式,进行AVFA患病率及相关风险研究。结果(1)海南省MHD患者AVFA患病率为41.22%(1050/2547),以II、III型为主(分别占54.29%、35.14%)。(2)I型AVFA与性别(OR=1.373,95%CI:0.906~2.080,P=0.135)、年龄(青年与老年相比OR=1.730,95%CI:0.702~4.263,P=0.234;中年与老年相比OR=0.848,95%CI:0.342~2.104,P=0.722;年轻老年与老年相比OR=0.995,95%CI:0.391~2.534,P=0.992)和穿刺方式无关(扣眼穿刺与局域穿刺相比OR=1.08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6例。根据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和观察组(2020年1-12月),各58例。两组入院后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液透析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基本认知、透析并发症预防、合理饮食、钙磷控制、血压控制、体重控制、遵医用药、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心理调节方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液体摄入依从、血管通路维护依从、遵医用药依从、日常生活事项依从、规律运动依从、定期门诊随访依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