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序列特异性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HLA-DR亚区进行基因分型,使用鉴定DR1~DRw18的序列特异性引物和阳性对照引物,双盲检测了22例已知DR血清型的标本,二者完全一致。并对未知血清型的标本作DR的基因分型。本法具有较高分辨度,高特异性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为临床器官组织移植配型,疾病相关性分析,法医学鉴定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可以分为遗传性的和非遗传的,遗传性结直肠癌有两种,一种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lllaladenomatouspolypests,FAP),另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即为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性结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多因素回归方式有效地探讨了抑癌基因 ,DNA以及AgNOR等分子指标对卵巢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技术 ,免疫组化 ,图象分析和COX模型等先进手段进行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我们对 10 0例卵巢组织标本包括 6 0例卵巢癌 ,2 0例卵巢良性肿瘤 ,2 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通过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了解到抑癌基因P5 3AGNOR含量DNA倍体水平与卵巢癌预后密切相关。其中AGNOR含量为最相关因素。结论 COX模型为妇科肿瘤预后的筛选 ,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变的两个分了生物学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奎  祁岩超 《癌症》1999,18(1):98-100
  相似文献   
5.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HLADR亚区进行基因分型。使用鉴定DR1~DRw18的序列特异性引物和阳性对照引物,双盲检测了22例已知DR血清型的标本,二者完全一致。并对未知血清型的标本作DR基因分型。本法具有较高分辨度、高特异性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为临床器官组织移植配型、疾病相关性分析、法医鉴定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LAK细胞和CD3AK细胞治疗病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能否找到一个良好的免疫指标,反映肿瘤生物治疗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肿瘤生物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寻找较好的肿瘤生物治疗的免疫指标,以期对肿瘤生物治疗的应用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hCdc4蛋白可以通过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来调节细胞周期素E的水平。在一些人类肿瘤细胞系中,发现hCdc4突变。方法:采用PCR-测序方法在3个鼻咽癌(NPC)细胞系和21例NPC活检组织中对hCDC4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检测。结果:没有发现hCDC4基因突变。结论:说明hCDC4基因可能与NPC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分析外周血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与鼻咽癌治疗以及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102例NPC患者和30例非NPC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或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存在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在102例NPC患者中,76%(78/102)的NPC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检测到EB病毒DNA,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在NPC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3%(34/102)和61%(62/102),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28%(29/102)和57%(58/102),NPC患者治疗后血浆和血清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Ⅳ期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也比Ⅲ期患者的要高。但在同组患者中,血清和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也不存在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的差别。另外,在所有患者中,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在治疗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9.
脐血LAK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岩超  李铮  田培  周文  陈汉奎 《广东医学》2000,21(5):381-382
目的 寻找新的高效杀伤活性的细胞,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LAK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IL-2和IL-2+INFα诱导LAK细胞,并于培养后d2,4,7,11,14分别测其细胞扩增数量和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于培养后d11时,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倍数最高,两组分别为培养前的20倍和25倍。其对K562的杀伤活性分别对对照培养前的2.7倍和3.5倍。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