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尿道镜是最早用于直接观察人体内器官的器械,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了解膀胱、输尿管口、男性的前列腺及尿道的情况,由于X线、B超都有其局限制性,及很小的肿瘤或异物无法经上述检查得知,或者已知有膀胱肿瘤必须进一步了解的排尿不畅、查看前列腺大小、尿道有无狭窄及不明原因的血尿等,都可以由膀胱镜检查获知进一步的讯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病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8例高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患儿的发病因素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与围产因素比较,感染因素的发病率大于围产因素所占比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低于围产因素所占比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辨症施治(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抗感染、白蛋白、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后,患儿黄疸消退,血胆红素恢复正常。有效141例(75.00%),显效44例(23.40%),2例并发胆红素脑病,1例为Rh溶血病需换血而转院治疗。结论感染因素仍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针对病症,要加强婚前检查的力度,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感染、窒息等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在儿科腹泻疾病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逆向静脉穿刺组与顺向静脉穿刺组各50例,比较穿刺成功情况、液体渗漏情况以及液体流速情况.结果 逆向静脉穿刺在穿刺成功情况、液体渗漏情况以及液体流速方面比较优于顺向静脉穿刺.结论 逆向静脉穿刺在儿科腹泻疾病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排尿困难分为排尿困难组30例和无排尿困难组170例。对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排尿困难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逼尿肌压力、逼尿肌顺应性、术中尿扩整形、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术前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是导致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逼尿肌顺应性、术中尿扩整形、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术前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是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排尿困难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比较常见,其影响因素较多,应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排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  相似文献   
6.
膀胱冲洗传统的做法是将引流管与尿管分开后,再将冲洗器与导尿管连接进行冲洗。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污染冲洗器接头、引流袋接头及导尿管接口处,且操作复杂。我们采用输液器、三通旋塞进行冲洗,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绝经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74例绝经后OA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共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液中NGF含量,将NGF值除以尿肌酐值(Cr)进行标准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AB评分(OABSS)、尿液中NGF/Cr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h内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OABS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OAB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GF/Cr比值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绝经后OAB患者来说,电针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多种危重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hemerin与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2,EPCA-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术前3d、术后7d)血液标本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手术前后(入院次日、术后7d)血液标本2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血清Chemerin和EPCA-2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中的Chemerin与EPCA-2水平均明显增高,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癌组患者术后血清Chemerin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术后EPCA-2则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Chemerin水平与前列腺癌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EPCA-2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中Chemerin与EPCA-2水平不相关(r=0.214,P =0.13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Chemerin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Chemerin在前列腺癌变、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EPCA-2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的生物标记物之一,有助于前列腺癌与BPH的鉴别诊断,但Chemerin并不能提高EPCA-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搜集2001年1月~2002年9月10例肾损伤的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外伤原因:车祸4例,跌伤2例,打伤4例。就诊时间为1h~7d。临床表现: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1例,无尿3例,全组均有伤后腰腹疼痛、叩击痛,4例腹部饱满或扪及包块,2例伤后休克,1例伤后7d休克。合并伤:2例脾破裂,3例肋骨骨折。3例保守治疗后复查病灶完全吸收,其余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全肾切除术。手术病例与术前CT检查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