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望春  万慧  施彦 《临床荟萃》2011,26(2):164-164
患者,男,35岁,因突发意识不清1天于2009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于12月23日23:00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0分钟后意识不清,小伴抽搐,不发热。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外伤等特殊疾病史。  相似文献   
2.
癫(癎)(癎)后运动性瘫痪最早由法国 Bravais在1827年提出.1849年Todd 在"抽搐疾病的病理和治疗"讲座中阐述:在癫(癎)抽搐后,特别是一侧及某个肢体抽搐的病例,同侧肢体可发生半小时以上、甚至数天的瘫痪,但最终会有完好的恢复[1].由此Todd瘫痪这个命名便诞生了.癫(癎)发作后早期的影像学检查相关报道不多,2009年7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性发作后早期出现Todd瘫痪且同时伴有头颅MRI异常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其中87%为缺血性脑卒中[1].大量临床病理生理研究证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包括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严重程度、临床转归的临床综合征[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据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3],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必须选择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分型、分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也只有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准确的分型,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方法中,较常用的是以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推荐TOAST病因分型指导治疗和二级预防措施;2009年2月法国、美国、瑞士、澳大利亚和德国,提出的A-S-C-O国际卒中新分型更能推动临床工作的正规化和更新.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常用分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监测点发热在37.5℃以上的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疟原虫检查;在疟疾流行季节后期(10—11月)采集7~12岁儿童滤纸血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每年6—10月,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2005—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95%、1.62%和0,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监测点连续3年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全部阴性;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和8月为最高。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表明当地已阻断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