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高血压病、 心肌梗死、 脑梗死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52 133人纳入队列,观察队列人群中高血压发病情况。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计算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人群间高血压发病风险。结果 具备0~1和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5.72%、 59.14%、 54.59%、50.24%、 34.22%。校正年龄、 高血压家族史、 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与具有0~1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相比,具备2、 3、 4、 5~7项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0.75、 0.69、 0.63和0.36倍,其中男性人群分别为0.77、 0.76、 0.65和0.45倍,女性人群分别为0.83、 0.50、 0.73和0.36倍。结论 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I)对产妇分娩后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 收集1976 年10 月至2008 年12 月间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且参加2010-2011 年度健康体检的3 172 例女性资料, 根据是否有低体重出生儿史, 分为LBWI组与非LBWI 组。观察两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3 172 例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2.3 岁, 其中LBWI 组147 例, 非LBWI 组3 025 例, 所生婴儿平均体重分别为2.31 kg 和3.39 kg。LBWI组高血压患者为35 例, 患病率为23.8%, 非LBWI组高血压患者为511 例, 患病率为16.9%(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校正分娩年龄、产后血压及查体时BMI、FPG、HDL-C、LDL-C、TC、TG、高敏C 反应蛋白后, LBWI 组妇女远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非LBWI 组的1.60(95%CI:1.02~2.53)倍。结论 有LBWI 史的妇女分娩后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LBWI 史的妇女, 即有LBWI 史的妇女分娩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SBP)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 464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1 004例。SBPV采用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为观察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除VIM外,随着平均SBP的增加,短时SBPV指标SSD、MMD、ARV均呈上升趋势(P0.05)。(2)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不同短时SBPV指标均与baPWV无线性相关(P0.05),短时平均SBP均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均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均来自开滦研究人群,用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参加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度开滦集团体检的高血压非糖尿病员工为观察对象,以baPWV检测时间为观察起点,以新发糖尿病为终点事件,以2016-2017年度体检时间为观察终点,最终有8 061例纳入研究队列。按baPWV四分位分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aPWV对终点事件的影响,按体质量指数(BMI)分层做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对象平均随访(4.22±2.10)年,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874例(10.8%),平均发病密度25.71/千人年。按baPWV四分位分组,第1~4四分位组新发糖尿病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4.60/千人年、23.77/千人年、27.15/千人年、37.70/千人年(P<0.001)。以是否新发糖尿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以baPWV第1四分位组作对照,校正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基线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等混杂因素后,第2、3、4四分位组发生糖尿病的HR及95%CI分别为1.57(1.24~1.98)、1.74(1.37~2.20)、2.38(1.87~3.03)。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糖尿病的HR及95%CI为1.32(1.24~1.42)。结论大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方法按照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中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在石家庄市和唐山市选定社区中年龄40~74岁的当地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后采用国家统一评估模型评估出高危人群,进一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早期结直肠病变,必要时通过病理进行确诊。结果 2018—2019年度,河北省城癌项目共计37849人完成结直肠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评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6938例,总体高危率为18.33%。其中共有1230人参加了结肠镜检查,并完成病理检查465例(37.80%)。进行病理诊断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64岁。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共检出6例(0.49%)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结肠癌4例(0.33%)、直肠癌2例(0.16%)。结直肠癌癌前病变190例(15.45%),非进展期腺瘤/息肉250例(20.33%),炎性反应性肠道疾病168例(13.66%)。结论开展人群结肠镜筛查可以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FBG)对中老年人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 在2006年~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血液生化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5440例。于2010年~2011年进行第三次健康体检并测量ABI,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5189例。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按FBG将研究人群分成三组:理想血糖组(FBG<5.6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组(5.6 mmol/L≤FBG<7.0 mmol/L)、糖尿病组(FBG≥7.0 mmol/L或糖尿病患者)。对影响ABI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理想血糖组、IFG组、糖尿病组ABI分别为1.10±0.09、1.09±0.11、1.08±0.13(P<0.05),ABI≤0.9的检出率分别为2.97%、4.74%、8.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ABI≤0.9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97(95% CI为1.32~2.96);在女性人群中,IFG、糖尿病均为ABI≤0.9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6(95% CI为1.25~4.07)、2.37(95% CI为1.06~5.26)。结论空腹血糖是影响中老年人群AB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人群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受损(IFG)转归对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909例IFG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分为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G转归与baPWV的关系。结果: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52.1%、65.0%、79.9%。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与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相比,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均增加,RR值分别为1.47和2.77。结论:基线IFG转归与baPWV变化相关,对IFG进行控制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雯  赵剑秋  李俊娟  宋璐  陈朔华  吴寿岭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22-1525, 1529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10年)血压水平及2年后(2012年)血压变化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开滦研究中的脑卒中队列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和2012年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基线非高血压且无斑块人群1 445例进行分析。根据基线血压及2年间血压变化进一步分为:稳定为正常血压组(Ⅰ组)284例,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Ⅱ组)184例、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Ⅲ组)238例,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Ⅳ组)498例,正常血压或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Ⅴ组)241例。观察血压变化与2012年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2年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颈动脉新发斑块检出率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 < 0.01)。Ⅰ、Ⅱ、Ⅲ、Ⅳ、Ⅴ组新发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8.9%、14.3%、17.1%、24.2%、26.4%,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新发斑块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 < 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Ⅱ组比较,Ⅳ组、Ⅴ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RR值(95%CI)分别为2.007(1.162~3.464)和1.823(1.009~3.291)。结论非高血压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比较,血压稳定在正常高值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已经增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 (SBPV) 指标与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 (eGFR) 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抽取的 3 064 例观察对象中, 符合入选标准 2 464 例, 最终纳入统计分析 1 405 例。SBPV 采用标准差 (SD)、 独立变异性 (VIM)、 极差 (MMD) 和平均真实变异性 (ARV) 4 种指标。采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短时 SBPV 指标与 eGFR 的关联。结果 (1) 在 1 405 例观察对象中, 平均年龄 (67.16±5.82) 岁, 其中男 933 例 (66.4%), 女 472 例 (33.6%)。(2) 将 24 h、 日间、 夜间平均收缩压 (SBP) 进行四分类 (<120 mmHg 为第一分类组, 120 mmHg≤平均 SBP<140 mmHg 为第二分类组, 140 mmHg≤平均 SBP<160 mmHg 为第三分类组, 平均 SBP≥160 mmHg 为第四分类组), 结果显示, 除 VIM 外, 随着平均 SBP 的增加, 其他短时 SBPV 指标 (SD、 MMD、 ARV) 均呈上升趋势。(3) 取 24 h、 日间、 夜间 SBPV 中位数 (P50 ) 分组, 高分位组的 eGFR 水平均低于低分位组, 除夜间 VIM 组外,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eGFR 随着 24 h SBPV 指标 (SD、 MMD、 ARV)、 日间 SBPV 指标 (MMD、 ARV)的增加而降低 (标准化β分别为 -0.07、 -0.11、 -0.07, -0.12、 -0.07), 夜间 SBPV 指标均对 eGFR 无影响。结论 不同短时 SBPV 指标与eGFR 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