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79年3月4日,某饮食店误将20年前已报废的氯化钡农药当白矾用于油条中,食用142人,中毒103人,其中男59人,女44人,年龄最小1岁,最大62岁。经抢救102人治愈,1人死亡。现摘要报告如下。典型病例介绍息者,男,27岁.先食油条1根(约含氯化钡0.3克),2小时后感上腹部不适,恶心,出冷汗。4小时后又食3根,饮酒半两。约50分钟后感眩晕,视物不清,面、舌及四肢远端极度发麻,并迅速向小腿、前臂、颈部伸延,不能行走。2小时后昏迷,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被送来我院。体格检查:体温39.2℃,脉搏82次/分,呼吸30次/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9例作为对照组,肺癌组检测治疗前和术后2周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肺癌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Th细胞、Th细胞/Tc细胞、总B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c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总T淋巴细胞、Th细胞、Th细胞/Tc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细胞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B细胞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NK细胞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评估肺癌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的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工气囊辅助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进行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进行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进行机械通气后PaO2、SpO2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l)。呼吸恢复时间为0.5h~4d,平均住院时间(7±3)d,脱机成功治愈出院31例,抢救成功率88.57%。均为一次脱机。对照组治疗后PaO2,SpO2上升,PaCO2下降。呼吸恢复时间为2h~5d,平均住院时间(11±5)d,治愈出院23例,抢救成功率69.70%,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行人工呼吸治疗,首选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4.
陈明贤  封国光  罗忠义 《内科》2007,2(5):762-76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上患者从慢性期进展到急变期0.5~3年,中数生存期35~47个月[1]。我院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通过对近10年45例患者使用COAP方案强化治疗,平时使用马利兰或羟基脲维持治疗,取得了良好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试验前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1个月停止免疫抑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文献方法.治疗后第四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血小板计数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及结束后每两周检测1次,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17例HP感染组患者,4周后15例阴性,HP根除率88,2%.14例进行根除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6例恢复正常.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联性,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干部。1984年9月24日入院。9月21日因颈部疼痛在某医院针灸治疗。刺入哑门穴后1分钟,患者突然感觉头脑发热,随即剧烈头痛,呈劈裂样,尤以右侧额顶部为甚。当时以为是“晕针,未予特殊处理,仅卧床休息。半小时后出现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未见血迹。伴有剧烈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11病例匹配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24、48 h的RR、HR及SaO2、pH值,PaO2、PaCO2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和辅助呼吸机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2、24、48 h的SaO2、pH值、PaO2均高于对照组(t=4.46、3.82、3.49、2.97、4.08、7.75、5.09、3.72、4.13,均P<0.01),治疗后24、48 h的RR低于对照组(t=2.63、3.81,均P<0.01).观察组治疗48 h后APACHE Ⅱ评分为(16.7±1.2)分,低于对照组的(18.9±1.1)分(t=6.73,P<0.01);辅助呼吸机评分为(3.0±0.5)分,低于对照组的(3.5±0.6)分(t=3.51,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6.66%,对照组的病死率为36.66%,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6.054,P<0.05).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好,在临床应用中应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