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多发病,是形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已逐步被认识清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手术从传统开放式椎板切除,显微椎间盘切除,到目前经皮穿刺椎间盘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体外培养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6例溶骨性骨转移的肺癌患者,切取转移灶进行细胞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骨转移瘤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2,4,8μg/L)的伊班膦酸钠,对照组加入同等质量分数的0.9%Na Cl,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差异及细胞对骨磨片的作用,并进行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实验组细胞数明显减少,形态变化明显,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形成减慢,数量减少;实验组随时间递增和浓度梯度递减,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各浓度组处理小细胞肺癌细胞48 h后均使Bcl-2蛋白表达FI≤1.0(即阴性表达),随着作用剂量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相对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伊班膦酸钠均能够抑制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调控Bcl-2蛋白的表达,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双孔腕管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63例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28例行传统手术。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但是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患者两点分辨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瘢痕痛的发生,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短期效果好于关节镜手术方法,长期效果没有很大区分,术后3个月随访两点辨别觉也没有显著区分,但是传统手术有明显的瘢痕痛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术中经肩胛舌骨肌内侧缘和外侧缘入路对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术均采用标准的Smith-Robinson入路,内侧组术中经肩胛舌骨肌内侧缘显露椎体,外侧组经外侧缘显露椎体。在术前及术后1周、3周、6周、12周及6个月时,以吞咽-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组吞咽评分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对于在C3—5节段行手术的患者,内侧组在术后1,3周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外侧组(P均0.05),而在C5—7节段行手术的患者,内侧组在1,3周时评分明显高于外侧组(P均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中,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术后吞咽困难程度有一定影响;当行C3—5节段手术时,肩胛舌骨肌外侧入路应作为首选;当行C5—7节段手术时,肩胛舌骨肌内侧入路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行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扩大术,B组75例行单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及稳定性的变化,比较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等情况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2%),B组出现7例(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C4—5椎间孔进行适当扩大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且不会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术后轴性症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免疫原性和保持肌腱结构与活性。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低温冷冻法操作复杂、费时,所保存的肌腱活性较低。目的:以玻璃化法保存鸡屈趾深肌腱,探索其作为肌腱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来亨鸡跖趾关节远侧屈趾深肌腱切断,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移植同种异体玻璃化肌腱与自体肌腱。术后2,4,8,12,16周观察移植肌腱在形态结构、羟脯氨酸含量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玻璃化肌腱移植组早期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但不影响肌腱愈合与重建。两组肌腱周围产生中度粘连,移植后肌腱中段的羟脯氨酸含量先减少,8周后逐渐增高,而吻合口部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逐渐增高,两组间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8周内玻璃化肌腱移植组吻合口部的破裂强度与弹性模量低于自体肌腱移植组(P〈0.05),12周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肌腱中段部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玻璃化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生物活性好、免疫原性低,是良好的肌腱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鸡的脱细胞屈趾肌腱,并对脱细胞肌睫进行生物学及生物力学测定,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3~4个月龄的来亨鸡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脱细胞肌腱组)和对照组(新鲜肌腱组).应用胰酶、Triton-X 100等试剂对来亨鸡的趾屈肌腱进行脱细胞处理,将制备的脱细胞肌腱进行大体、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羟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背景: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免疫原性和保持肌腱结构与活性。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低温冷冻法操作复杂、费时,所保存的肌腱活性较低。目的:以玻璃化法保存鸡屈趾深肌腱,探索其作为肌腱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来亨鸡跖趾关节远侧屈趾深肌腱切断,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移植同种异体玻璃化肌腱与自体肌腱。术后2,4,8,12,16周观察移植肌腱在形态结构、羟脯氨酸含量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玻璃化肌腱移植组早期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但不影响肌腱愈合与重建。两组肌腱周围产生中度粘连,移植后肌腱中段的羟脯氨酸含量先减少,8周后逐渐增高,而吻合口部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逐渐增高,两组间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8周内玻璃化肌腱移植组吻合口部的破裂强度与弹性模量低于自体肌腱移植组(P < 0.05),12周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肌腱中段部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玻璃化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生物活性好、免疫原性低,是良好的肌腱移植材料。关键词:玻璃化;低温冷冻;肌腱;同种异体移植;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2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手术疗效,计算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3个月观察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测量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随访时间为13~46个月,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再关门”出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分别为(8.2±2.5)分、(13.0±3.3)分和(13.9±3.6)分,JOA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4.8±18.5)%.术前CCI为(16.2±4.5)%,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7±4.7)%,CCI较术前减少(1.5±0.4)%.13.9%(5/36)的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结论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能有效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在维持颈椎曲度的同时,可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选用小腿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位不同,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有选择的应用小腿部4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34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远端部分坏死3例,均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随访19.3个月,所有皮瓣质地良好,外形较满意,感觉获得部分的恢复。4例肥胖患者术后1年再次行皮瓣修薄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根据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面积不同,合理选用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可一期覆盖创面,防止骨、肌腱、神经等组织外露所导致的病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