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但移植患者因接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移植物、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等原因,术后并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风险增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目前公认用于预防allo-HSCT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显著减少移植后患者的肝损伤。移植后患者的免疫重建时间长且重建规律存在异质性,导致术后监测和预防性抗HBV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未能明确。本文对allo-HSCT后HBV再激活的发生机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及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应停(thalididomide,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作为一种非巴比妥镇静剂上市,以后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早孕反应,1961年因其具有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反应停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此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cuteMegakary ocyticLeukemia,AMKL)是临床极少见的急性白血病 ,临床和光镜下无特征性表现 ,诊断需依靠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lateletperoxidasereaction,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来确立。其预后很差。我院近期收治 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57岁 ,因牙龈出血 6月 ,头昏、心累、乏力 1月入院。查体 :T37 2℃ ,中度贫血貌 ,双下肢及躯干在瘀斑、瘀点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 (- ) ,肝脾未扪及。血常规 :RBC 1 0 9× 1 0 1 2 …  相似文献   
4.
GP和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 目前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被认为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标准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作用。方法 77例初治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TP组和GP组,TP组39例,GP组38例。TP组: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30mg/m^2,第1~3天。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顺铂30mg/m^2,第1~3天。化疗2~3周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TP组有效率为46.2%,GP组为4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降低为主,TP组以白细胞降低为主,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美罗华治疗32例弥漫型大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美罗华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用同期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8例弥漫型大B细胞性NHL患者分为研究组(美罗华组)和对照组,前组32例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联合美罗华治疗;后组36例单用CHOP方案。每4周循环1个疗程,3~6疗程后作评价。将两组患者按国际淋巴瘤预后因子指数(IPI)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其疗效与预后。全部患者6个疗程后停止治疗,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美罗华组完全缓解率(CR)达56.3%,总有效率87.5%;对照组分别为13.9%、63.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美罗华组6、12、24、36月总的生存率分别为96.9%、87.5%、71.9%和65.6%,对照组分别为91.7%、80.6%、58.3%和41.7%(P>0.05)。美罗华组中中低危组的CR及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68.4%、26.3%,高危组分别为38.5%、38.5%(P<0.01);对照组中低危组的CR及PR分别为15.8%、68,4%,高危组则分别为11.8%、29.4%(P<0.001)。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疗效显著,3年生存率高,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少,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替换环磷酰胺整合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的白消安、氟达拉滨、阿糖胞苷(bulsufan,fludarabine,cytarabine,BFA)与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bulsufan,cyclophosphamide,cytarabine,BuCyA)两种预处理方案对预后的影响。BFA组53例,移植时间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截止2012年8月为16.0月;BuCyA组30例,移植时间1999年4月至2009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截止2012年8月为35.8月。预处理方案:BFA〔白消安 3.2 mg/(kg·d),4 d,氟达拉滨 30 mg/(m 2 ·d),5 d,阿糖胞苷1 g/(m 2 ·d),共5 d〕;BuCyA〔白消安 3.2 mg/(kg·d),共4 d,环磷酰胺 60 mg/(kg·d),共2 d,阿糖胞苷3 g/(m 2 ·d),共2 d〕。比较观察两种预处理方案对3年无病生存率、3年复发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与程度、治疗相关并发症(重症感染率、严重出血率)及死亡等的影响。结果 以BFA组随访时点为参照,与BuCyA组相应的时点比较,3年无病生存率BuCyA组40.0%,BFA组61.9%(P=0.039 9)。移植前疾病缓解者3年无病生存率在BuCyA组为44.0%,BFA组为71.6%(P=0.031 0),而移植前疾病未缓解者预期3年无病生存率BuCyA组为20.0%,BFA组为51.6%。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BuCyA组为46.7%,BFA组为50.9%,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BuCyA组为23.3%,BFA组为9.4%。重症感染率BuCyA组为23.3%,BFA组为22.9%;严重出血率BuCyA组为26.7%,BFA为11.4%;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BuCyA组为16.7%,BFA组为5.7%。结论 BFA预处理方案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显示出明显优势,改善了患者无病生存率、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和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质性肺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质性肺炎(IP)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重,死亡率高,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移植后存活率。现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2005年期间1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生IP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孟文彤  刘霆  吴俣  陈心传 《华西医学》2005,20(3):484-485
目的:建立一步法RT—PCR检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实验方法。方法:用特异引物一步法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并作灵敏度试验。结果:本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10^3水平。对25例APL患者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00%,并可检测出PML—RARα融合基因各种融合方式。结论:一步法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特别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英诺伟TMIVX-SC10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8月于我院就诊的单侧输尿管结石并行输尿管镜检患者299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封堵取石导管141例(A组),未应用158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总体碎石成功率相当,A组为90.1%,B组为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输尿管上段结石A组为81.6%,B组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9);对成功施行输尿管镜碎石的例数中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2±13.4) min,B组为(44.9±28.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上段结石A组的手术时间为(39.2±12.0) min,B组为(53.3±26.2) min,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0);中段结石A组的手术时间为(43.0±14.1) min,B组为(45.3±20) min,差异无统计意义(P=0.754);下段结石A组的手术时间为(34.1±13.6) min,B组为(41.1±28.5) min,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7);A组输尿管上段的结石的清除率为96.8%,B组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中下段结石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1.000,0.479)。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结石封堵取石导管能显著提高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的成功率,能显著缩短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aemia BAL)的临床与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本文总结报道了5例BAL的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结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参照急性白血病免疫学特征欧洲协作组(European Group for the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Ledtemias EGIL)评分系统诊断。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相应的肿瘤相关的症状。5例患者中,免疫表型为共同表达髓系和B淋巴系标志者2例。共同表达髓系和T淋巴系标志者2例,同时表达三个细胞系标志者1例。CD34阳性者2例。治疗宜采用兼顾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结论 BA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和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