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临床罕见。我院1985-01~2005—02共收治11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26岁.左前臂肿物伴疼痛10年加重2个月余,于2011 - 06 - 27入院.入院前院外彩超检查提示:囊性回声血流不丰富.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1/min,呼吸19/min,血压130.0/80.0 mmHg.体质瘦小,消瘦.左前臂掌侧桡掌侧可触及一约2 cm×2 cm大小肿块,压痛明显,轻压刺激可致上肢呈放射性疼痛,质软,无红肿,边界清楚,有明显活动度.左手指活动正常,感觉正常.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均正常.电解质:钾离子3.95 mmol/L,钠离子144.06 mmol/L,氯化物105.36 mmol/L,钙离子2.09mmol/L,肌酐85.5 mmol/L,血尿酸342.7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2.3 mmol/L.胸片无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于2011 -07 -05在臂丛麻醉下行左前臂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在屈拇长肌腱内侧见一约2 cm×2 cm大小梭形实质性包块,包膜完整,与腱膜粘连紧密,表面成褐红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5年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评价,为今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资料,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及国际指南库。采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表达的明晰性、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及总体评价。结果共纳入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8部。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在表达的明晰性领域平均得分最高,为82.29%;其次为范围和目的领域,平均得分70.95%;制定的严谨性领域平均得分52.99%;参与人员领域平均得分46.53%;编辑的独立性领域平均得分为45.31%;应用性领域平均得分最低,为44.27%。8部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的总体评价得分区间为50.00%~88.89%,其全面评估结果均为推荐。结论现有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在参与人员、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这3个领域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今后应按照规范的指南制定方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实践指南,同时也要重视指南制定后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更换支架管致输尿管结肠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68岁。6年前因“膀胱癌”行“双侧输尿管外置术”。入院前3d自行更换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后,右侧尿液引流如常,左侧无尿液引出,伴左腰部轻度酸胀,大便次数增多(约7~8次/昼,2—3次/夜),便稀,时呈水样,量较少,约50—100ml不等,无其他不适。于2005—03—20收住本院。查体:双侧侧腹部各见一输尿管皮肤造口,支架管保留其中并连接尿袋,右侧尿袋尿量约240ml(排空尿袋约4.5h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转归。 方法 以2002年10月~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成功行VSD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随访资料完整,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资料,随访方法为(1、3、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VSD介入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筛选在我院行介入治疗VSD患者1125例,最终纳入794例(男,424例)膜周部VSD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45 ± 4.70)年。结果显示:①VSD介入封堵术前心电图显示13例有心律失常(1.64%),包括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早搏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6例。②VSD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新发心律失常86例(10.83%),其中CRBBB 17例(2.1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20例(2.5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7例(2.14%)、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0.5%)、三度AVB12例(1.51%)、室性心律失常10例(1.26%)、室上性心律失常6例(0.76%)。③VSD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律失常84例,经治疗出院时74例完全恢复正常(88.10%);至术后1个月随访时92.90%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④术后远期随访期间发生CLBBB及三度AVB各1例,其中三度AVB患者植入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结论 ①膜周部VSD介入治疗相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②VSD介入治疗后远期仍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足跟部及踝部常因外伤、深度烧伤所致肌腱和骨外露等深度创面经久不愈。自1992年Masque-let等首次提出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以后,临床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深度创面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2006-01~2011-09,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6例,均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评分系统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上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该院住院并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EE结果将其分为LAATM组和非LAATM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所有患者均采用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RAF评分、CHA2DS2-VASc-60评分及ABC卒中评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评分系统对LAATM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 217例NVAF患者,其中男647例、女5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2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88例。TEE示LAATM患者112例,非LAATM患者1 105例。LAATM组患者年龄,持续性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他汀发生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均高于非L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