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负压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CT定位下钻孔置管入血肿腔,采用不同大小压力抽吸血肿,抽吸压力为40~65kPa,平均抽吸压力52.5kPa.抽吸血肿量为20~60mL,平均抽吸量40mL.结果:本组病例中恢复良好者23例(46%),中残19例(38%),重残8例(16%).结论:在CT定位下对...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析应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小时内进行早期微孔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5天后的肿体体积、肿体完全清除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15天后的肿体体积、肿体完全清除的时间及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脑出血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诊断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进行CT增强扫描,对照组行常规CT平扫,观察两组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预测脑出血增长的灵敏度为47.62%,特异度为84.81%,阴性预测值为85.90%,阳性预测值为45.45%,观察组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2.41%,阴性预测值为91.25%,阳性预测值为70.0%,观察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急性脑出血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高于常规平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理状态下颅内静脉窦压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收集其颅内静脉窦压及颅内压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颅脑损伤早期,颅内压低于4.0kPa时,颅内压与颅内静脉窦压呈正相关(r=0.577,P〈0.001)。随着颅内压的逐步升高,颅内静脉窦压增加并不明显,出现一相对的平台期,当颅内压上升至6.25kPa时。颅内静脉窦压反较平台期略有下降。结论在颅脑损伤早期,颅内压与颅内静脉窦压存在一压力梯度,保持颅内静脉的通畅对控制颅内压的升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基础上给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脚间池、环池、四叠体池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出院时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可有效缓解脑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并促进脑疝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及腰大池压力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本科30例因各种原因致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患者早期行脑室及腰大池持续引流.并监测脑室及腰大池压力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有2例因腰大池过度引流诱发了脑疝(2/30,6.67%),其中1例为小脑幕切迹疝,1例为慢性枕骨大孔疝,经夹闲腰大池引流管,开放脑室引流后脑疝得到纠正,病情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动态监测脑室及腰大池压力,缓慢匀速行脑脊液引流,能避免压力差的出现及脑疝发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与监测手段,微侵袭、创伤小、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210例已进行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设为M组,与术后未出血康复的患者设为N组,比较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 M组中4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出血后凝块形状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脑出血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关,其中脑出血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关系密切,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后多长时间进行手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重要关系,其中脑出血后7~20h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治疗预后按目前常用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GOS评分):Ⅰ级4例,Ⅱ级2例,Ⅲ3例,Ⅳ2例,Ⅴ级2例,死亡5例;基底节区是血肿清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常见部位。结论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防治及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情况.结果 82例存活69例,生存率为84.1%;死亡13例,死亡率为15.9%;恢复良好40例,恢复良好率为48.7%.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合理的手术操作技能,以及有效的术后处理,对提高其生存率、生存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对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存44例,生存率为93.6%。按ADL分级:Ⅰ级9例(19.1%),Ⅱ级分级25例(53.2%),Ⅲ级6例(12.8%),Ⅳ级3例(6.4%),Ⅴ级1例(2.1%)。结论:超早期手术与微创手术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预防脑的继发损害与脑保护两方面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