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全乳腺大切片技术是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及肿瘤标本按一定厚度、均匀地作整体片状切开、取材,制作成大切片进行镜下检查,便于更好地观察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病变组织演变过程,以利于作出更准确地判断。根据取材方法及取材量的不同,可分为选择性全乳腺大切片和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两种。前者是选择性切取包括肿瘤在内的乳腺整体片状组织块制片,进行镜下检查;后者是将手术切除的全乳腺标本每隔一定距离连续片状平行切开,全部取材制片进行镜下观察。制作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标本在同一切面有皮肤、脂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手术后切除经病理证实的各级乳腺不典型增生标本30例、乳腺癌标本36例及正常乳腺组织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类组织的SPHK1表达,了解其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组织改变阶段的表达情况。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 SPHK1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在乳腺癌中有强表达(r=0.797,P=0.000)。在乳腺癌组织中SPHK1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0)。结论 SPHK1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抑制肿瘤细胞骨保护素(0steoprotegerin,OPG)表达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致骨转移的影响。方法32只4~6周龄雌性裸鼠被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8只,A、C组的每只裸鼠按分组分别以5×10。个MDA—MB-231细胞注射入左心室(A组)或左胫骨骨髓腔(C组)。B、D组的每只裸鼠按分组分别以5×10。个MDA—MB-231i细胞(OPG表达抑制)注射人左心室(B组)或左胫骨骨髓腔(D组),42d后行病理检查,比较A、B组骨转移发生率和骨转移灶数量,以及C、D组的骨肿瘤体积。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A组有6只发生骨转移,全组共检出不连续性骨转移灶23处;B组有3只发生骨转移,全组共检出不连续性骨转移灶8处。A组的骨转移发生率和转移灶数量虽高于B组,但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肿瘤平均体积为(66.29±41.01)mm3,D组肿瘤平均体积为(23.70±16.14)mm3,C组骨肿瘤体积大于D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乳腺癌细胞致骨转移能力与其OPG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抑制OPG表达可以降低乳腺癌细胞致骨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小RNA-206(miR-206)和连接蛋白(Cx)43在乳腺癌原发灶(PTs)及腋窝转移淋巴结(MLNs)中的表达变化关系。方法收集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正常腋窝淋巴结(NLNs)及MLNs,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方法,检测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NLNs、MLNs中miR-206和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 hoc检验(SNK/LSD)。结果与正常乳腺腺体组织比较,乳腺癌PTs和N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配对的M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较PTs和NLNs进一步降低(P〈O.05)。PTs、NLNs和MLNs中Cx43mRNA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而PTs与MLNs中Cx43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和NLNs中Cx43蛋白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与PTs比较,NLNs中Cx43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MLNs中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O.05)。结论miR-206和Cx43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针对骨保护素(OPG)基因的一个载体编码三条短发夹RNA(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OP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个针对OPG基因的RNA干扰(RNAi)位点,分别设计合成3对编码相应shRNA的DNA单链,每对单链连接形成双链后分别与线性化载体pGenesil-1.1、pGenesil-1.2、pGenesil-1.3连接形成pGenesil-1.1-shRNAl、pGenesil-1.2-shRNA2、pGenesil-1.3-shRNA3,对以上重组载体反复酶切连接,构建成重组质pGenesil—1.1—1.2-1.3-shRNA1-shRNA2-shRNA3,酶切鉴定和测序无误后,将该质粒转染MDA—MB一231细胞,以G418加压筛选,对转染细胞行单克隆化,稳定转染细胞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确定其对OPG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LD分析法。结果成功构建了pGenesil-1.1—1.2-1.3-shRNA1-shRNA2-shRNA3重组质粒;以该质粒稳定转染MDA—MB-231细胞后其OPG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i对OPG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91%和73%。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针对OPG的一个载体编码3条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RNAi抑制了MDA—MB-231细胞OPG基因表达,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肿瘤细胞自身OPG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相关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中,探讨其应用方法。 方法纳入2016—2017学年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实习的155名临床医学本科生,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比学生接受循证医学教育前后的科研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差异。授课前后有无发表学术论文的意愿及论文思路的学生例数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授课前后学生测试分数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通过循证医学教学,155名本科生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其中,授课前后均有意愿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73例,授课前有意愿而授课后无意愿1例,授课前无意愿而授课后有意愿发表27例,授课前后均无意愿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授课前后均有发表学术论文思路的学生32例,授课前有思路而授课后无思路0例,授课前无思路而授课后有思路22例,授课前后均无思路10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授课前仅有29.03%(45/155)学生接触过Pubmed等学术数据库;授课后,未接触过学术数据库的110名学生中63.64%(70/110)意愿并能够运用学术数据库解决问题。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升,授课后分数为71.37±9.63,明显高于授课前分数52.63±11.00 (t=-16.96,P<0.001)。91.61%(142/155)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为良好或优秀,87.74%(136/155)的学生对授课幻灯评价为良好或优秀。 结论将循证医学运用于临床教学中可以有效强化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 方法:40只4周~6周龄雌性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用浓度分别为1×105/ml、1×106/ml、5×106/ml、1×107/ml、5×107/ml的MDA-MB-231细胞悬液0.1ml行左心室注射.观察裸鼠左心室注射致死情况及存活裸鼠49d后骨转移发生情况. 结果:左心室穿刺注射总致死率为32.50%(13/40);各组左心室穿刺注射致死率分别为1/8、1/8、1/8、3/8、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全组骨转移发生率为48.15%(13/27);各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7、3/7、5/7、4/5、1/1,各组骨转移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结论:经裸鼠左心室穿刺注射肿瘤细胞成功建立了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肿瘤细胞浓度为5×106/ml时是经裸鼠左心室注射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分别进行CCR7和podoplan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CR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57例淋巴管浸润标本进行CCR7和podoplanin双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CR7在淋巴管内癌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CCR7阳性表达率为60.8%,CCR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淋巴管的浸润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0.01;双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蓝黑色的淋巴管内CCR7阳性(红色)的癌细胞,并且CCR7在淋巴管内癌栓的表达强度为4.98±2.84,高于其周围相应的癌组织(3.84±2.51),P=0.037.结论:CCR7在介导乳腺癌细胞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7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3位[1]。过去的30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300%[2],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为主。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占新发病例的80%~85%[3]。PTC淋巴结受累非常常见,高达80%的病例可见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病灶,长期随访气管旁区域淋巴结复发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