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广湛 《中外医疗》2009,28(3):29-3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48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心肌梗死(AMI)24例,正常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CS组、UAP组及对照组的hs-CRP浓度,常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脂和心肌酶水平。结果AMI组与UAP组hs-CRP、LDL-C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AMI组hs-CRP浓度高于UAP组(P〈0.05);AMI组与UAP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LDL-C与HDL-C浓度在UAP、AM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和CK-MB浓度AMI组高于UAP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将hs-CRP结合血脂和心肌酶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组)21例和观察组(超短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组)21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PaO2、PaCO2、FEV1、pH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aO2、PaCO2、FEV1及pH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OPD伴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超短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月4-201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症状75例、血液循环系统症状68例、精神神经症状58例、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42例;主要体征包括发绀61例、肺部体征68例、心血管体征63例、神经系统体征49例.经综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相关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复查肺功能发现肺功能显著改善(P〈0.05),有1例因合并其他器官并发症治疗无效死亡,11例患者经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病情逐渐好转.9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发现无复发.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要围绕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判断,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分析两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TC、TG、HDL-C、LDL-C水平分别为(5.41±1.13)、(2.02±0.85)、(1.22±0.93)及(3.38±1.41)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5.49±1.39)、(2.05±1.28)、(1.23±0.46)、(3.41±1.27)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分别为(3.86±1.22)、(1.72±0.97)、(1.35±0.61)及(2.04±0.84)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4.75±1.14)、(1.99±1.06)、(1.27±0.58)及(2.43±0.66)mmol/L,观察组血脂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降脂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动态变化情况,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收治的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症治疗6个月,并检测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抗体、补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为(11.54±0.32)%,治疗后下降至(4.3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 G、Ig M、Ig A及CH50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水平随患者病情程度而发生动态变化,可作为病情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与洛伐他汀在逆转冠状动脉斑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院急性治疗的66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洛伐他汀组)和观察组(普伐他汀组)各33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LDL—c、HDL—C、斑块缩小幅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斑块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TC、LDL-C及HDL—C水平变化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普伐他汀在逆转冠状动脉斑块中的效果较为明显,安全性也较为可靠,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